百运网
全球国际海运港口城市排名新鲜出炉(全球前30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超过50%的份额)
2024-05-11T10:00:57.787 作者:国际快递-百运网

  目前全球综合实力排名前五的港口城市为:新加坡(第1)、鹿特丹(第2)、伦敦(第3)、上海(第4)、奥斯陆(第5)。

  前三十名海运城市中,中国有上海(第4)、香港(第12)、北京(第16)、深圳(第23)、宁波(第24)、广州(第25)、青岛(第28)共7座城市上榜。

  上海港继续领跑全球,上海港在过去14年里稳坐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宝座。其中共有6个中国港口跻身全球前10位,占据了全球前30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超过50%的份额,青岛港成为全球主要港口中增长最快的港口之一。深圳港、广州港、天津港均位列前10名。

国际海运

  结合近日Menon Economics与DNV联合推出《全球海运城市排名》(2024版)与Alphaliner在2023年发布的全球前30大集装箱港口数据排名中,都不难看出,无论是海运城市排名或是港口城市排名,均在全球局势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引发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海洋社区对未来发展模式的思考。

  今天我们从三个方向来浅析,海运城市排名与港口城市排名之间的差距有哪些。

  海运软实力,重在“定规则”,“世界航运中心已经东移,但游戏规则仍由西方制定。

  我国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占6个,无论从港口规模还是从实际吞吐量来看,中国已然成为国际贸易和航运大国。

  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大港口的上海港,2023年吞吐量超过4910万TEU,领先最接近的竞争对手高达1000万TEU,尽管如此,在全球航运市场中依然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且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才是世界公认的第一航运中心。强大的软实力正是新加坡海运竞争力所在。

  海运软实力主要体现在综合实力,海事仲裁、航运保险和保赔、中介服务、船舶经济、航运金融及衍生产品、航海心理学(对海员心理健康的关注)再如城市的航运中心地位,海事金融与法律、海事技术、港口与物流、吸引力与竞争力,数字化、脱碳和多元化等指标情况。近年来,中国为增强海运软实力做出了各种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全球海运城市排名中也有显著的提升。

  从海运大国到海运强国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除了加强硬实力建设外,包括完善海运政策与法规、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培育独特的海运文化和品牌、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等多个层面,逐步推动国家向海运强国的目标迈进。同时,这一转变也将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港口不仅是物流运输的枢纽,更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

  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这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增长潜力,更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通过全球港口城市排名中,我国各个城市的港口都在不断升级和优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首先,港口吞吐量是港口经济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港口处理货物的能力,也反映了港口与内陆腹地以及海外市场的联系程度。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往往意味着港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因为它反映了港口货物转运和贸易活动的增加,为港口及相关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其次,港口经济对港口吞吐量的增长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港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船舶和货物选择该港口进行转运和贸易。此外,港口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贸易、金融等,这些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长。

  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推升粮食和能源等重要原材料价格,进而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2023年在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紧缩的作用下,全球经济增长或将进一步放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将持续,港口行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外需回落的背景下,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内需。考虑到港口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关系密切,未来港口行业发展速度亦将逐步放缓;但随着港口资源整合的持续推进,整合的经济效益或将逐步显现,港口行业长期发展前景良好。

  有水海运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从有水海运的角度来看,全球海运城市排名更加注重城市的海洋运输能力和全球物流网络。这些城市通常拥有完善的海港设施和航线网络,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海洋运输服务,吸引大量国际货物和船舶进行转运和贸易。同时,这些城市还需要具备强大的物流服务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

  而从无水海运的角度来看,全球港口城市排名更加注重港口本身的实力和吞吐量。无水海运的城市通过内河、铁路、公路等无水运输方式与内陆地区相连,实现货物的快速转运和流通。因此,港口城市的排名往往与港口吞吐量、货物种类、物流效率等因素有关。同时,这些城市还需要具备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以支持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

  有水海运与无水海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以北京为例,北京作为我国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航运银行投资,海事金融与法律、海上保险、海事技术、港口与物流服务等方面远超国外水平,这也是在全球海运城市排名中,北京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排在全球第16的原因所在。

  有水海运与无水海运,都是连接内陆与海洋的交通枢纽。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海洋运输网络,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每日推荐
阅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