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空运中,“泡货” 和 “重货” 的区分核心是货物的体积重量与实际重量的对比关系,这种区分直接决定了航空公司的计费标准,对物流成本影响极大。
一、核心区分:体积重量 vs 实际重量
航空公司在计费时,会同时参考货物的 “实际重量” 和 “体积重量”,并按照 **“两者取大”** 的原则收费 —— 这是区分泡货与重货的底层逻辑。
1. 两个关键重量概念
实际重量(Gross Weight, GW):指货物本身的物理重量,用秤直接称量得出,单位通常为公斤(kg)。
体积重量(Volumetric Weight, VW):指根据货物的体积换算出来的 “虚拟重量”,用于衡量货物占用飞机舱位的程度(空运运力核心成本是舱位空间,而非单纯承重)。
国际空运通用的体积重量换算公式为:
体积重量(kg)= 货物长(cm)× 宽(cm)× 高(cm)÷ 6000
(“÷6000” 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IATA 制定的标准,部分航空公司或货代可能因航线、货物类型微调,但 6000 是最通用基数)。
2. 泡货与重货的明确界定
通过对比 “体积重量” 和 “实际重量”,直接划分两类货物:
重货(Dense Cargo):当货物的实际重量 > 体积重量时,即为重货。这类货物的特点是 “压秤”,占用的舱位空间小但重量大,比如金属制品、机械零件、瓶装液体(非危险品)等。例如:一件货物实际重量 50kg,长宽高为 50cm×50cm×50cm,体积重量 = 50×50×50÷6000≈20.83kg,实际重量远大于体积重量,属于重货。
泡货(Light Cargo / Bulky Cargo):当货物的体积重量 > 实际重量时,即为泡货(也叫 “轻泡货”“抛货”)。这类货物的特点是 “占空间”,重量轻但体积大,比如家具、服装、毛绒玩具、泡沫制品等。例如:一箱服装实际重量 10kg,长宽高为 100cm×60cm×50cm,体积重量 = 100×60×50÷6000=50kg,体积重量远大于实际重量,属于泡货。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当实际重量 = 体积重量时,称为 “均衡货”,计费时直接按该重量计算即可。
二、对计费的影响:直接决定运费高低,差异可能达数倍
泡货与重货的区分对计费的影响非常大,本质是 **“重货按重量收费,泡货按空间收费”**,最终运费可能相差悬殊。
1. 计费逻辑的直接体现
航空公司的空运报价通常以 “元 /kg” 为单位(即 “运价”),但最终运费 =计费重量 × 运价,而 “计费重量” 就是前面提到的 “体积重量与实际重量取大值”。
重货的计费重量 = 实际重量:比如重货运价为 20 元 /kg,实际重量 50kg,体积重量 20kg,运费 = 50×20=1000 元。
泡货的计费重量 = 体积重量:比如泡货运价同样为 20 元 /kg,实际重量 10kg,体积重量 50kg,运费 = 50×20=1000 元 —— 可见,泡货虽然实际重量仅为重货的 1/5,但因占用舱位多,运费完全相同。
2. 对成本控制的实际影响
对发货人而言,这种差异直接关系到物流成本的规划:
重货:核心成本是 “重量”,需优先考虑航空公司的 “重量运价”,选择承重能力强、重货运价有优势的航线(如货运专机)。
泡货:核心成本是 “体积”,需优先通过 “压缩体积” 降低成本(比如服装抽真空包装、家具拆解),或选择舱位宽松、体积重量基数更友好(如部分货代用 “÷5000” 核算,但需提前确认)的服务商。
如果误判货物类型(比如把泡货当重货估算成本),可能导致实际运费远超预算,甚至影响订单利润;反之,合理规划泡货的包装体积,能直接降低计费重量,节省大量成本。
综上,泡货与重货的区分是国际空运的 “基础认知”,其核心是围绕 “舱位空间价值” 的计费规则设计,对运费的影响堪称 “决定性”—— 准确判断货物类型并针对性规划,是控制国际空运成本的关键第一步。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上述费用仅供参考具体请以账单为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