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运中货物重量的计算核心围绕 “毛重、体积重、计费重” 三个关键概念展开,三者遵循 “以大取重” 的核心原则 —— 最终计费重取毛重与体积重中的较大值,直接决定运输费用的核算。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三个核心重量概念的定义
毛重(Gross Weight,GW)毛重是指货物本身的实际重量加上包装材料的总重量,也是货物过磅后的实际称重结果(单位通常为千克 kg)。比如一箱服装本身重 18kg,包装材料重 2kg,那么这箱货物的毛重就是 20kg。毛重是货物物理重量的直接体现,是重量计算的基础数据。
体积重(Volumetric Weight,VW)体积重是航空公司为平衡 “轻泡货”(体积大但重量轻)的运输成本而设定的虚拟重量,核心逻辑是:轻泡货会占用与重量不匹配的舱位空间,需按体积折算成重量计费。国际通用计算标准为(部分航空公司可能有细微差异,但差异极小):体积重(kg)= 货物总体积(cm³)÷ 6000(注:若货物尺寸以米(m)为单位,公式可转化为:体积重(kg)= 长 × 宽 × 高(m³)× 167,本质与 ÷6000 一致,因 1 立方米 = 1000000 立方厘米,1000000÷6000≈167)。举例:一批家具的包装尺寸为长 120cm、宽 50cm、高 80cm,总体积 = 120×50×80=480000cm³,体积重 = 480000÷6000=80kg。若该批家具实际毛重仅 50kg,就属于典型的轻泡货,需按体积重计费。

计费重(Chargeable Weight,CW)计费重是航空公司最终用于核算运费的重量,核心规则是 “毛重与体积重取较大值”。即:
若毛重 ≥ 体积重:计费重 = 毛重(适用于重货,如金属制品、机械零件等);
若体积重 > 毛重:计费重 = 体积重(适用于轻泡货,如服装、纺织品、塑料制品等)。
延续上面的例子:家具毛重 50kg,体积重 80kg,计费重 = 80kg;若另一批金属零件毛重 100kg,体积重 70kg,计费重 = 100kg。
二、三者的核心关系与实际计算场景
基础逻辑链:先通过过磅获取毛重,再通过货物尺寸计算体积重,最后对比两者大小确定计费重,运费 = 计费重 × 单位运价(含燃油附加费、安保费等附加费用)。
拼箱空运的特殊情况:若货物参与拼箱空运(LCL Air),货代可能会将多个货主的货物合并计算总体积和总毛重,再按单个货物的体积或重量占比分摊计费重,但核心原则仍为 “总体积重与总毛重取大” 后再分摊。
特殊货物的重量计算:
带电、危险品等特殊货物:毛重需包含电池、包装及相关防护材料的重量,体积重计算方式与普货一致,但部分航空公司可能对危险品的计费重有额外规定(如最低计费重限制);
超大、超重货物:除常规毛重和体积重计算外,还需考虑航空公司的舱位限制(如单件货物重量是否超过机舱承载上限),但计费重仍以 “毛重与体积重取大” 为基础。
三、实操注意事项
尺寸测量需精准:计算体积重时,需按货物包装的 “最长、最宽、最高” 维度测量(即使包装有凸起、不规则形状,也需按外轮廓最大尺寸核算),避免因尺寸漏算导致体积重偏低,后续被航空公司补收运费。
单位换算无误差:确保尺寸单位统一为厘米(cm),若用英寸等其他单位,需先换算成厘米再计算体积,否则会导致体积重计算错误。
提前确认航空公司规则:少数航空公司(如部分中东、非洲航司)可能采用 “÷5000” 核算体积重(适用于超轻泡货),或对特定航线有特殊计费标准,发货前需与货代或航空公司确认,避免费用争议。
重货与轻泡货的成本优化:重货可尽量压缩包装体积(不影响防护的前提下),减少体积重对计费重的影响;轻泡货可通过合理摆放、压缩包装密度降低总体积,从而减少体积重,降低运输成本。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注意:上文所涉及的费用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账单为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