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柜车堵满隧道
“从福永到盐田,拖车费昨天还是3500元,今天直接报5000元,就算愿意加钱,等车也要排到明天!”深圳某货代公司负责人的吐槽,道出了当下华南外贸圈的集体焦虑。

9月28日的盐田港外,这样的混乱场景正在上演:坪盐通道马峦山隧道往罗湖方向,三条车道被货柜车占据两条,从隧道出口到惠深沿海高速主道,800米路程竟要耗时2小时。盐田港后方陆域的货柜车占道率已达66.7%,隧道内车辆变道频次同比飙升45%,事故风险较平日提升3倍。
更让货主崩溃的是“一号难求”的困境。盐田、蛇口等码头的提还柜预约早已爆满,基本只能约到隔天的号,部分急单甚至面临“无号可约”的绝境。
这场物流“大堵车”并非偶然,而是极端天气与出货高峰的叠加效应:
台风后遗症引爆积压货量 :台风“桦加沙”过境导致深圳港口停工36小时,直接造成9000标箱货物积压。9月25日港口恢复作业后,积压货物集中涌入,瞬间超出码头承载能力。

双节高峰加剧物流压力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珠三角工厂赶在节前交货,使得出口货量骤增。盐田港每日集装箱处理量突破承载上限,坪盐通道设计通行量为8000辆/小时,事发期间峰值却达12000辆,饱和度高达150%。
运力短缺推高拖车成本 :拥堵导致货柜车周转率大幅下降,不少车辆卡在路上十几个小时,司机不愿接单。拖车公司不得不高价请人,成本最终转嫁到货主身上。

面对“堵到绝望”的现状,外贸人和货代只能主动破局。结合行业实操经验,这5个办法能帮你抢回主动权:
优先对接有“自有车队”的货代,这类服务商通常能预留20%-30%的应急运力;同时加2-3个本地拖车交流群,实时关注运价波动。
盐田港已将每日预约额度提升至1.5万柜,可优先抢早6点或晚10点的“冷门时段”,这两个时段的排队时间能缩短40%;南沙港实行“ETB-5天”开舱政策,提前5天还柜能避开堆场拥堵。
若货量较大,可拆成2-3批分不同码头出货(如盐田港走一批,蛇口港走一批);若深圳港实在拥堵,可尝试广州黄埔港或东莞虎门港,虽然拖车费多花500元,但能节省3-5天时效。
按“订舱单+商业发票+装箱单+报关委托书”的清单核对文件,尤其注意HS编码与货描一致。建议提前将单证发给报关行预审,确保还柜后1小时内完成报关。
主动向客户发送“出货延迟说明”,附上码头拥堵现场照片和船司延期通知,争取将交货期宽限5-7天;若货物涉及节日备货,可提议先寄样品安抚客户,降低违约金损失。
好消息是,各大码头已启动应急措施:盐田港开放全车道作业,增派交通协管员疏导车流;南沙港通过细分预约时段分散车流,闸口通行效率提升30%。据港口内部消息,拥堵高峰预计10月3日后逐步缓解。
但在此之前,这两个坑必须避开:
警惕“高价抢号”骗局 :声称“1000元包抢到码头号”的基本是骗子,码头预约系统需绑定真实车辆信息,第三方无法操作;
别忽视滞箱费预警 :提前跟船司确认滞箱费起算时间(通常是到港后7天),若预计延误,提前申请“免费滞箱期延期”,能省下每天200-500元的费用。
“节前出货难”几乎是外贸人的每年必修课,但今年这场叠加了台风的物流攻坚战,更考验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与其抱怨5000元的拖车费,不如把这次经历变成优化流程的契机——比如建立“双港口备选方案”“多货代资源库”,下次再遇到突发状况,就能多一分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