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物流中,DDP 和 DDU 是两种常见的交货模式,核心差异在于目的国税费的承担方。DDP 模式下卖方全包,DDU 则将税费压力转移给买方,这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和风险划分。
DDP 与 DDU,谁来扛目的国的税?
DDP(Delivered Duty Paid):卖方 “一价全包”,不仅负责将货物送到买方指定地点,还得承担目的国的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所有税费,以及清关费用。对买方来说,相当于 “货到付款”(仅付货款),几乎零物流操心。
DDU(Delivered Duty Unpaid):卖方负责送货到目的国,但不包税费和清关费,这些得买方自行支付并办理清关。买方需要提前了解目的国的税率政策,否则可能因税费预估不足导致提货延迟。
从责任到风险,DDP 与 DDU 的全方位对比
对比维度 DDP 模式 DDU 模式 对企业的影响差异
税费承担 卖方承担全部进口税费 买方承担进口税费 DDP 下卖方需精准核算各国税率,DDU 则考验买方的税务知识
清关责任 卖方负责清关(需有当地代理) 买方负责清关 DDP 适合买方无清关能力的场景,DDU 适合买方有本地团队的情况
风险点 税率变动、清关延误由卖方承担 税费计算错误、清关失败由买方承担 新兴市场(如东南亚)税率不稳定,DDP 风险更高
报价透明度 报价包含所有费用,买方易比价 报价仅含运费,最终成本可能超预期 买方若忽略税费,可能导致总成本超预算 30% 以上
企业该选哪种模式?看场景定策略
选 DDP 的 3 种典型场景
买方是跨境电商平台(如亚马逊卖家),缺乏海外清关能力;
货物价值低(如 3C 配件),买方不愿为小额税费投入精力;
首次进入新市场(如中东、南美),买方对当地税务政策不熟悉。
但卖方需注意:DDP 要求在目的国拥有清关代理,否则可能因资质不足导致清关失败(例如,欧盟部分国家要求清关代理具备 VAT 税号)。
选 DDU 的 2 种常见情况
买方是大型企业(如制造业工厂),在目的国设有分公司,可自行处理清关;
货物涉及特殊税种(如奢侈品的高消费税),买方希望通过税务筹划降低成本(例如,利用自由贸易区的免税政策)。
买方需提前做的事:确认目的国的税号要求(如美国需要 EIN 税号)、税率计算方式(如欧盟增值税 =(货物价值 + 运费 + 关税)× 税率)。
避坑指南:别让 “税费” 成为物流绊脚石
DDP 模式下卖方的坑:忽略目的国的 “隐性税费”,比如巴西的 “进口环节税(II)”、印度的 “货物和服务税(GST)” 可能临时调整,建议在合同中加入 “税费波动条款”,超过一定比例由买方承担。
DDU 模式下买方的坑:清关文件不齐导致货物滞留港口,例如,进口到澳大利亚的电子产品需提供 “电磁兼容(EMC)认证”,缺此文件可能被海关扣货,每天产生数百美元滞港费。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的服务需求,建议您先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获取定制方案。百运网提供了免费的智能实时比价服务,助您节省更多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