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消息震动了全球贸易市场: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家得宝、塔吉特等企业,在与美国政府沟通后,已通知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且明确表示关税将由美方买家承担。这一转变背后,是复杂的经济博弈与现实考量。
自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以来,美国零售行业面临巨大压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制造国,每年向美国出口超5000亿美元商品,在美国超市货架上,超过35%的商品来自中国。从玩具到家具,从服饰到电子产品,中国商品早已深度融入美国消费市场。美国零售联合会数据显示,过去三周,美国进口商积压的中国商品已超120亿美元,西海岸多个港口出现“空箱堆积”现象。若供应链断裂,将直接冲击全美数千万家庭的日常消费。洛杉矶超市调查显示,受关税影响,家居用品价格周涨幅达22%,玩具套装价格飙升至去年同期的3倍。
面对如此困境,美国零售巨头们坐不住了。4月21日,沃尔玛、家得宝、塔吉特三大零售巨头的负责人与特朗普进行了一场闭门会议。短短几天后,这些零售巨头迅速行动,通知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沃尔玛全球约60%的商品从中国采购,若失去这一供应渠道,其货架将面临大面积空缺。而重新寻找10万家供应商,不仅成本高昂,且耗时费力。
这些零售巨头主动承担关税,看似是无奈之举,实则蕴含着精明的商业判断。从短期看,继续维持高关税,零售巨头们每天将多承担2.3亿美元的成本。但他们坚信,随着政策调整,这笔“短期损失”很快会得到弥补。船运周期长达30天,他们此时恢复供货,表明其预判“关税下调已成定局”。并且,目前恢复供货的主要是节日款式产品,这类产品季节性需求高、利润空间大,即便加上关税成本,仍有盈利可能。
在这场关税博弈中,美国消费者无疑成为最终的买单者。尽管零售巨头们承担了关税,但这些成本最终还是会通过价格传导至消费者身上。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本想打压中国制造业,却没想到让本国消费者承受了物价上涨的压力,也让美国零售行业陷入两难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零售巨头在恢复供货的同时,也向特朗普政府传递了明确诉求:将关税降至20%以下。这一“折中方案”既避免了供应链彻底断裂,又给美国政府保留了政策调整的余地。当沃尔玛的货轮再次驶向中国港口,标志着中美贸易博弈进入新阶段。未来,美国零售行业能否在关税政策的变动中找到平衡,美国消费者又将如何应对持续上涨的物价,中美贸易关系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都值得持续关注。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