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 红利释放推动了亚太区域贸易增长,引发了海运舱位争夺战,同时也对区域内中转枢纽的竞争力产生了重要影响。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街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亚太区域海运舱位争夺战
需求增长催生舱位竞争:RCEP 生效后,区域内 90% 以上的货物贸易最终将实现零关税,促进了亚太地区贸易往来。中国对 RCEP 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持续增长,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 7.5%、较 2021 年增长 5.3%、同比增长 4.5%。贸易的增长使得海运需求增加,各船公司纷纷争夺海运舱位资源,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运力调整与舱位变化:随着亚洲区域内贸易的发展,船公司对航线运力进行了调整。2025 年 4 至 5 月,航运公司在亚洲区域航线投放的有效运力增长了 8%,新增运力达 64.6 万标准箱,其中东南亚 - 中国和北亚 - 中国航线出现两位数增长。但同期货运量仅微增 4%,导致部分航线舱位利用率下降,如中国 - 北亚去程航线舱位利用率从 4 月的 84% 骤降至 5 月的 74%,这也使得船公司需要通过合理调配舱位来应对市场变化。
竞争策略多样化:班轮公司为争夺舱位,采取了多种策略。一方面,通过临时停航、跳港、撤线、并线等手段进行运力调配,以使有限运力获取最大收益;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目的地挂靠点的运价水平,临时进行舱位分配。例如,因多个班轮公司的类似操作,导致出口至巴生港的舱位十分紧张,运价逐周攀升。
中转枢纽竞争力评估
评估指标:根据《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 ——RCEP 区域报告(2022)》,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包括枢纽基础设施能力、运营服务水平、网络连通能力、绿色智慧水平和腹地经济活力 5 项一级指标,以及 17 项二级指标。
竞争力分级:
引领级:包括上海港和新加坡港。这两大港口综合能级突出,所在城市也是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航运资源集聚与配置能力强劲。上海港连续 14 年蝉联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2024 年达 5100 万 TEU,且其通过长江经济带战略构建了完善的集疏运网络。新加坡港则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中转枢纽,航线网络覆盖全球。
先导级:包括宁波舟山港、青岛港、深圳港、釜山港。这些港口在设施能力、航线网络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运营服务水平和创新引领能力也各具特色。例如宁波舟山港,其基础设施能力突出,货物吞吐量巨大,在网络连通能力方面也表现优异,是 RCEP 区域内重要的物流枢纽。
优势级:包括广州港、天津港、巴生港、香港港、高雄港、厦门港等。它们大多在某些方面较为突出,综合能级较强。如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重要港口,在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周边国家的货物中转提供了便利。
中坚级:除上述港口外的其他样本港属于中坚级国际航运枢纽。它们在 RCEP 区域内国际航运供应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区域内贸易的稳定运行,但在综合竞争力方面相对前几级港口较弱。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的服务需求,建议您先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获取定制方案。百运网提供了免费的智能实时比价服务,助您节省更多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