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前 9 月新开 169 条!中国国际货运航线 “织网” 提速(枢纽竞合重塑全球物流格局)
2025-10-13 09:51 作者:百运网

  2025 年以来,中国国际航空货运网络扩张按下 “加速键”。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航空物流分会统计,截至 9 月 30 日,全国已新开国际航空货运航线 169 条,每周新增往返航班超 352 个,仅 9 月单月就新增 17 条航线、周增 46 班往返航班。这张不断加密的 “空中货运网”,正成为衔接全球产业链、支撑外贸发展的核心枢纽,更折射出中国在全球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升级。

  航线图谱:亚洲欧洲为核心,区域布局呈梯度特征

  从航向结构看,169 条新航线的布局并非均衡发力,而是紧扣贸易需求形成 “核心聚焦、多点辐射” 的鲜明特征,其中亚洲与欧洲航线构成网络主体。

  亚洲航线以 81 条的数量占据绝对主导,占比达 47.9%。这一布局精准匹配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紧密贸易联系 —— 山东航空开通的济南 - 曼谷航线,完善了华东与东南亚的空中通道;天津货航新增的贵阳 - 德里航线,每周 4 班的频次直击西南地区与南亚跨境电商的运输需求;顺丰航空首开的珠海 - 河内航线,则填补了珠江西岸至越南的货运空白,为大湾区与东南亚的产业协作提速。这些航线主要承载电子元件、轻纺制品、跨境电商包裹等货物,依托 “短距离、高频次” 的优势,成为区域供应链的 “毛细血管”。

国际空运,国际货运航线

  欧洲航线以 66 条紧随其后,占比 39.1%,展现出对高端市场的深度渗透。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是这一布局的典型代表,前 9 月新增法国巴黎、印度班加罗尔等 18 条国际航线,其中 10 月开通的 “亚洲 — 西班牙萨拉戈萨” 航线,由 A330 全货机执飞,每周 2-3 班,专门运输国产时尚品牌鞋服成品,成为湖北与欧洲轻纺产业联动的新纽带。此外,比利时列日、匈牙利布达佩斯等传统枢纽航线的加密,进一步巩固了中欧贸易的物流通道。

  相比之下,美洲、大洋洲及非洲航线虽数量较少,但呈现精准突破态势:北美洲 15 条航线聚焦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大洋洲 3 条、南美洲 2 条、非洲 2 条航线则重点打通资源与市场的双向通道,例如澳洲生鲜、非洲矿产的进口航线与工业制成品出口航线形成互补。

  增长引擎:政策、市场与枢纽建设三重驱动

  169 条新航线的密集落地,并非偶然的运力扩张,而是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与基础设施升级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三大核心动力构成航线增长的 “铁三角”。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提供了关键支撑。从国家层面的 “空中丝绸之路” 建设规划,到地方机场的 “客改货” 政策支持,再到海关通关便利化改革,形成了全链条的政策保障体系。天津口岸推出的空运快件 “直通模式”,将通关时间压缩至 24 小时,物流成本降低 15%;鄂州花湖机场则依托 “24 小时通关”“全货机优先起降” 等政策优势,吸引 17 家外籍航司入驻,为航线拓展奠定基础。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航司的运营成本,更提升了航线的市场竞争力。

  外贸与产业需求的升级构成根本拉力。2025 年以来,中国高端制造业出口持续增长,半导体设备、精密仪器等产品对物流时效要求严苛,催生了大量直达货运需求。鄂州花湖机场前 9 月国际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 138%,达 36 万吨,直接拉动湖北外贸增长 6.1 个百分点,其中国际航线对光电子设备、汽车零部件的运输支撑作用尤为显著。同时,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成为重要推手,珠海 - 河内、贵阳 - 德里等航线的开通,正是为了匹配东南亚、南亚市场的电商包裹运输需求,这类航线往往具有 “高频次、小批量” 的特点,填补了传统货运的服务空白。

  专业货运枢纽的崛起提供了硬件保障。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货运机场建设,形成了 “传统枢纽 + 专业货运机场” 的协同发展格局。鄂州花湖机场已开通 109 条货运航线,前 9 月货邮吞吐量超 108 万吨,货运航班量达 2.76 万架次,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香港机场、上海浦东、深圳宝安;深圳机场北货运区开工建设,建成后年保障能力将超 180 万吨;圆通嘉兴机场货运枢纽竣工,国际货站面积超 14 万平方米,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航线加密提供了承载能力。

  格局重塑: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的产业变革

  169 条新航线的落地,不仅是物流通道的拓展,更引发了区域经济、产业布局与全球物流竞争的连锁反应,推动中国航空货运从 “单点运力投放” 向 “生态体系构建” 转型。

  对区域经济而言,航线开通成为 “外向型经济的催化剂”。在中部,鄂州花湖机场通过航线加密,吸引 258 家企业入驻跨境电商产业园,贸易总额达 3.1 亿美元,带动形成 “华中制造出口 + 海外资源进口” 的贸易生态;在西南,贵州机场国际货运量突破 1 万吨,7 条全货机航线将西南地区的电子材料、农产品送往亚欧市场;在长三角,嘉兴、珠海等机场的航线布局,进一步强化了区域产业链的跨境协同能力。数据显示,具备国际货运航线优势的地区,外贸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3 个百分点。

  对产业发展而言,航线网络优化推动了供应链的 “降本增效”。直达航线的开通减少了中转环节,单吨货物物流成本平均降低 18%-25%,物流时效缩短 30% 以上。以湖北服装产业为例,通过鄂州至萨拉戈萨的直达航线,鞋服成品从集货到欧洲分销的周期从 15 天压缩至 7 天,企业库存周转效率提升 50%。对跨境电商企业而言,珠海 - 河内等航线的开通,使粤西地区至越南的物流时间缩短 2 小时,物流成本降低 10%,显著提升了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在全球物流竞争中,中国正从 “物流大国” 向 “物流强国” 跨越。169 条新航线的布局,与国际货代巨头的全球网络形成互补 ——DSV、阿特拉斯航空等企业通过与中国机场合作,将中国纳入 “亚欧美” 跨洲际货运网络;同时,中国航司加速运力升级,大韩航空等企业订购新一代宽体货机,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航线的全球适配能力。这种 “本土枢纽 + 国际合作” 的模式,使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航空货运的 “中转核心”。

  未来展望:补短板与提质量的双重突破

  尽管前 9 月航线增长成效显著,但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国际货运航线仍存在区域覆盖不均衡、高端服务能力不足等短板。未来,航线布局将呈现 “补短板、提质量、强协同” 三大趋势。

  在区域覆盖上,将重点加强南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航线拓展。目前南美、非洲航线仅占新增航线的 2.4%,与这些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不相匹配。随着中企在非洲制造业投资的增加、南美农产品进口需求的上升,预计后续将开通更多直达航线,例如武汉至巴西圣保罗、广州至肯尼亚内罗毕等,形成 “全球无死角” 的网络格局。

  在服务质量上,将从 “单一运输” 向 “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升级。依托航线网络,机场将进一步完善冷链仓储、保税加工、跨境金融等配套服务。例如,针对澳洲生鲜、非洲鲜花等特殊货物,开通 “机边查验 + 冷链直达” 的定制化航线;为半导体企业提供 “门到门” 的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实现 “货物跟踪 + 关税代缴 + 库存管理” 一体化。

  在协同发展上,将强化 “国内国际双循环” 的物流衔接。通过加密国内 “轴辐式” 航线,将中西部地区的货物汇集至鄂州、郑州等枢纽机场,再通过国际直达航线运往全球,形成 “全国一日集港、全球三日达” 的运营体系。同时,加强与海外枢纽的合作,例如与比利时列日、西班牙萨拉戈萨机场建立 “双枢纽互认” 机制,提升跨境清关与中转效率。

  从 169 条新航线的落地,到货运枢纽的崛起,中国正以航空货运为纽带,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这张不断延伸的 “空中货运网”,不仅承载着货物的流通,更承载着中国产业升级与全球经济协同发展的未来。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

每日推荐
阅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