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营收 67 亿美元背后:东方海外前三季度 “冰火两重天”,大西洋航线成增长孤舟
2025-10-13 09:55 作者:百运网

  2025 年 10 月 9 日,东方海外国际披露的前三季度营运概要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 67.0 亿美元,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8.3%。在全球航运市场运价承压的背景下,这一数据呈现出 “量增价跌” 的鲜明特征 —— 总载货量同比增长 4.7% 至 587.3 万 TEU,单箱平均运费却同比下滑 12.4% 至 1140 美元。分航线来看,太平洋与亚欧航线收入大幅缩水,而大西洋航线逆势高增,勾勒出航运巨头在市场波动中的生存图景。

  业绩拆解:量价背离下的航线分化

  东方海外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本质是 “运力扩张、运价下滑、航线分化” 三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核心数据的结构性差异尤为显著。

  从整体运营来看,“量升价跌” 成为主旋律。公司前三季度运力同比提升 6.7%,总载货量同步增长 4.7%,但受全球航运市场供需关系影响,整体运载率同比下降 1.5 个百分点,单箱平均运费从 2024 年的 1301 美元降至 1140 美元。这一趋势在第三季度表现得更为突出:当季营收 22.64 亿美元,同比降幅扩大至 25.9%,单箱平均运费同比暴跌 26.5%,运载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2.8 个百分点。运力投放速度(前三季度 6.7%)快于载货量增长速度(4.7%),进一步加剧了运价下行压力。

  分航线维度看,四大主力航线呈现 “两降两升” 的分化格局,成为业绩波动的核心变量:

  承压主力:太平洋与亚欧航线。作为营收占比最高的两大航线,两者同步遭遇收入下滑。太平洋航线前三季度营收 24.9 亿美元,同比下降 14.6%,尽管载货量增长 3.8% 至 158.4 万 TEU,但第三季度单航线收入同比降幅扩大至 33.2%,载货量甚至出现 4.7% 的同比下滑。亚欧航线表现更为疲软,前三季度营收 14.3 亿美元,同比下降 20.3%,载货量微降 0.5% 至 105.2 万 TEU,第三季度收入跌幅高达 38.3%。这两大航线的疲软直接拖累了整体营收表现。

  增长引擎:大西洋航线。该航线成为唯一实现收入与载货量双高增的板块,前三季度营收 5.4 亿美元,同比激增 20.3%,载货量 42.0 万 TEU,同比增长 16.9%。第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载货量同比增长 22.8%,收入同比增长 25.4%,成为对冲其他航线下滑的关键力量。这一增长得益于欧美跨大西洋贸易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针对性的运力调配策略。

  稳定基盘:亚洲区内 / 澳亚航线。作为载货量最大的航线(前三季度 281.7 万 TEU,占总载货量的 47.9%),该航线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表现,前三季度营收 22.4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载货量同比增长 5.6%。尽管第三季度受区域市场波动影响,收入同比下降 12.9%,但全年仍有望维持正增长,成为公司业绩的 “压舱石”。

东方海外,国际海运

  动因解析:市场周期与战略布局的双重影响

  东方海外的业绩分化,既是全球航运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必然结果,也与公司自身的运力调整、绿色转型战略密切相关。

  全球航运市场供需失衡是运价下滑的根本原因。2025 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贸易增速放缓,叠加航运公司前期大规模订造的船舶集中交付,导致市场运力过剩。以太平洋航线为例,中美贸易部分品类需求疲软,而行业整体运力投放持续增加,直接引发运价恶性竞争。亚欧航线则受欧洲通胀压力、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货物流向发生调整,进一步加剧了运价下行压力。

  航线资源的差异化调配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核心手段。面对太平洋与亚欧航线的疲软,东方海外主动向需求更旺盛的大西洋航线倾斜资源,通过加密班次、优化船期等方式提升载货量,最终实现收入与运量的同步增长。亚洲区内航线则依托区域制造业分工的稳定性,保持了相对平稳的货流,成为业绩的 “稳定器”。

  绿色运力升级的短期投入也对成本端形成一定压力。前三季度,东方海外陆续接收 5 艘 16828 标准箱集装箱船,完成太平洋航线船舶的升级换代,并订造 14 艘 18500 标准箱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加速推进船队绿色转型。尽管长期来看,大型化、低碳化船舶将降低单位运营成本,但短期内的船舶接收与订造成本,叠加新船磨合期间的运营调试支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利润空间。

  应对策略:降本、转型与布局并行

  面对市场挑战,东方海外从运力优化、成本管控、绿色转型三个维度推进战略调整,为后续发展积蓄动能。

  在运力与航线优化方面,公司采取 “收缩弱势航线、强化优势市场” 的策略。针对太平洋与亚欧航线的疲软,通过减少低效班次、合并重叠航线等方式控制运力投放,将释放的船舶资源向大西洋航线及亚洲区内高需求航线转移。前三季度大西洋航线载货量 16.9% 的增长,正是这一策略的直接成效。同时,依托中远海运集团的全球网络协同,加强与港口、货代企业的合作,提升舱位利用率与货物集运效率。

  成本管控成为抵御运价下行的关键抓手。一方面,通过船舶大型化降低单位运输成本 —— 新接收的 16828 标准箱船舶,单箱运营成本较旧船降低约 12%;另一方面,优化燃油采购策略,通过长期协议锁定部分燃油价格,并借助甲醇双燃料船舶的技术优势,减少对传统燃油的依赖。此外,通过数字化系统提升航线规划、货物配载的精准度,将空驶率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

  绿色转型与长期布局同步推进。订造 14 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的举措,不仅响应了全球节能减排政策要求,更提前布局了未来低碳航运市场。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低碳船舶将在港口停靠、航线优先等方面获得更多政策倾斜,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同时,公司加强与能源企业的合作,探索甲醇燃料供应体系建设,确保新船交付后可快速投入合规运营。

  行业展望:短期承压与长期机遇并存

  从行业趋势来看,东方海外短期内仍将面临运价波动的压力,但长期随着供需关系改善与转型成效释放,有望实现业绩回升。

  短期市场仍处调整期。2025 年第四季度,传统航运旺季效应可能不及预期,太平洋与亚欧航线运价或持续承压,公司整体营收增长仍面临挑战。但大西洋航线的高增长态势有望延续,亚洲区内航线的稳定性将继续发挥作用,预计全年业绩降幅将较前三季度收窄。

  中长期机遇来自供需改善与结构升级。随着行业内部分低效运力的出清,以及全球贸易需求的逐步复苏,航运市场供需关系有望在 2026 年得到改善,运价存在回升空间。同时,公司绿色船队的逐步交付将降低单位成本,大西洋航线的持续发力与亚洲区内市场的深度渗透,将形成更均衡的航线布局,抵御单一市场波动的能力显著增强。

  总体而言,东方海外前三季度 67 亿美元的营收背后,是航运市场周期波动与企业战略调整的深度交织。尽管短期面临运价下行压力,但凭借航线布局的优化、成本管控的强化与绿色转型的提前布局,其在全球航运市场中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巩固,为后续业绩反弹奠定基础。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

每日推荐
阅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