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只集装箱因超期滞留产生3万美元罚款时,货主才意识到“免租期”与“滞期费”的界限绝非字面差异那么简单。国际海运中的时间成本规则,本质上是码头、船公司与货主之间的风险分配协议。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租期与滞期费
免租期(Free Demurrage)是船公司赋予货主的集装箱使用权缓冲期,其核心在于平衡设备周转与操作容错空间。
以40英尺普柜为例,船公司通常给予进口货物7天免租期(从卸船次日算起),但冷冻箱因设备维护成本高,免租期常缩短至3天。
免租期的起算点存在关键差异:美西港口采用“卸船完成时”作为起点,而东南亚部分港口以“清关申报日”为起点,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同一批货物在不同港口产生5-8天的费用偏差。
滞期费(Demurrage)的触发并非简单超时,而是基于“集装箱控制权转移”。
当货主提柜后未能在免租期内归还空箱,滞期费按“码头外滞留天数×日费率”计算。2025年赫伯罗特对美西航线引入“动态滞期费率”,根据港口拥堵指数浮动调整:洛杉矶港拥堵率超70%时,日费率上浮40%,反之则下调20%
这种机制倒逼货主优先选择数字化程度高的码头——如鹿特丹港的智能预约系统可将提还箱误差控制在15分钟内,从而规避80%的滞期费争议。
超期堆存费:码头资源的空间定价
超期堆存费(Storage)的本质是码头对稀缺仓储空间的阶梯式收费。
以纽约港为例,前5天免堆期后,第6-10天按集装箱投影面积(而非重量)计费,40HQ箱型因占用更多堆场立体空间,费用比20GP高2.3倍。
2025年新加坡港推行“碳排放附加费”,超期堆存集装箱每日额外收取8美元/吨的碳税,促使货主采用“车船直提”模式——数据显示,该模式下平均堆存周期从9.2天压缩至4.7天。
区域政策差异直接影响成本结构。欧盟港口自2025年起实施“绿色堆存激励”,若货主能证明超期滞留是因等待新能源卡车运力,可申请最高30%的费用减免。
相较之下,中东港口则采用“刚性阶梯费率”:杰贝阿里港超期第8天起,每日堆存费递增15%,且不接受任何不可抗力申诉,迫使货主必须通过“分段运输”或“中转仓缓冲”降低风险。
说到最后
国际海运滞期费用的核心矛盾在于时间与空间的精细化管控。免租期是船公司的设备周转工具,滞期费体现码头外的时间成本,而超期堆存费则是码头空间的金融化定价。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
本文所述费用规则基于2025年5月前国际海运行业实践,具体执行标准请以各港口及船公司最新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