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空运航班因熔断(如疫情、政策限制等)突发停航时,需在 3 小时内快速启动备用航线决策机制,核心围绕经停港跳转、全货机补位、客改货应急三大路径,结合时效、成本、运力稳定性建立决策树,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步:熔断信息核验与核心诉求锚定(30 分钟内)
首先明确熔断的关键信息,避免盲目决策:
熔断范围:确认是单一航班熔断(如 CA123)、航线熔断(如中美直飞)还是航司整体熔断(如某航司全航线暂停)。
熔断时长:是临时 1-3 天熔断,还是长期(1 周以上)停航,决定备用方案的 “临时过渡” 或 “长期替代” 属性。
核心诉求排序:
若货物为紧急件(如医疗物资、展会样品),优先保 “时效”,接受更高成本;
若为常规普货,平衡 “成本 + 稳定性”,避免频繁切换导致额外费用;
若为超大件 / 危险品,优先匹配有特殊运力的渠道(如全货机)。
第二步:备用航线决策分支(2.5 小时内)
根据核心诉求,按以下优先级快速筛选方案:
分支一:经停港跳转(适合短期熔断,时效损失≤1 天)
原理:在原航线基础上,通过增加 1 个经停港绕开熔断限制,利用同航司或联盟航司的中转网络衔接。
适用场景:
原直飞航线熔断,但周边枢纽港(如欧洲线熔断巴黎,可经停阿姆斯特丹)仍有运力;
货物时效要求较高(允许 1-2 天中转),且经停港与目的港有密集衔接航班(如每天 3 班以上)。
决策要点:
查经停港的中转效率:优先选择 “卡车航班 + 空运” 无缝衔接的枢纽(如香港→新加坡经停,中转时间≤4 小时),避免因海关查验延误。
确认经停港的政策兼容性:如原航线因目的国政策熔断(如某国禁止直飞),需确认经停港是否在目的国的 “白名单” 内(如中东线经停迪拜,可规避部分中东国家的直飞限制)。
成本增量:通常比直飞高 10%-15%(含中转费),但远低于全货机应急价。
分支二:全货机补位(适合中长熔断,运力稳定优先)
原理:调用全货机专线(如 FedEx、UPS 全货机,或航司全货机如 CX、CK),替代被熔断的客班腹舱或直飞航班。
适用场景:
熔断时长≥3 天,且经停港中转无法满足时效(如跨洲际航线熔断,经停会导致时效超 3 天);
货物为大件(单票>500kg)、异形货(如机械零件),或需温控(如冷链食品),全货机的舱位空间和设备更适配。
决策要点:
全货机的航线覆盖:优先选择有固定班期的专线(如中美线全货机每周 10 班以上的洛杉矶、纽约航线),避免临时调机导致的延误风险。
与货代确认包机余位:全货机常被大货主包舱,需快速锁定散货余位(如向货代查询 “即时可配载量”,优先选择余位>货物重量的航班)。
成本对比:全货机价格通常是客改货的 1.5-2 倍,但稳定性更高(不受客机排班波动影响)。
分支三:客改货应急(适合紧急补位,短期运力缺口)
原理:调用客机改装的货运航班(拆除客舱座椅,利用客舱 + 腹舱载货),填补全货机运力不足的缺口。
适用场景:
全货机余位已满,且货物紧急(如 24-48 小时内需出运);
熔断为突发临时政策(如当天通知停航),客改货可快速调用同航线客机资源。
决策要点:
装载限制:客改货无法承载超尺寸货物(如长度>3 米),且重量上限低于全货机(单票通常≤200kg),需确认货物是否适配。
班期稳定性:客改货依赖客机排班,可能因客运需求临时取消,需与航司签订 “优先保货” 协议。
成本:介于经停港中转和全货机之间,但紧急情况下溢价可能达 50%(如疫情期间的临时客改货)。
第三步:3 小时决策闭环(最后 30 分钟)
方案锁定:根据上述分支,按 “时效>稳定性>成本” 的紧急度排序,快速选定 1 个主方案 + 1 个备选方案(如主选全货机,备选经停港)。
资源确认:立即与货代 / 航司确认舱位、订舱号、截单时间,同步通知货主修改报关资料(如目的港代码、中转港信息)。
风险备案:记录熔断原因及备用方案的触发条件(如全货机延误则自动切换至客改货),避免二次断航时重复决策。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