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FOB、CIF、CFR……贸易术语中的海运责任如何划分(国际贸易干货知识分享)
2025-09-25 15:00 作者:百运网

  一、贸易术语与海运责任划分的核心逻辑

  贸易术语(Incoterms,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规范买卖双方在货物运输、风险转移、费用承担等方面权责的国际通用规则。在海运场景中,FOB、CIF、CFR是最常用的三种术语,三者的核心差异集中在风险转移节点、运输责任与费用承担、保险责任三个维度,且均以 “货物越过船舷” 或 “货物装上船舶” 为关键分界点(2020 版 Incoterms 虽表述为 “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舶”,但实务中仍延续 “船舷为界” 的理解)。

  二、FOB:装运港船上交货(Free On Board)

  FOB 是 “买方主导运输” 的典型术语,卖方仅负责将货物送至装运港船上,后续海运责任与风险均由买方承担,俗称 “离岸价”。

  1. 卖方(Seller)的责任与义务

  货物交付:在合同约定的装运港,将货物按时装上买方指定的船舶,完成 “货物装上船舶” 的交付动作(需通知买方装船细节);自行承担货物运至装运港码头、装上船舶前的所有费用(如内陆运输费、起运港码头操作费 THC、报关费、商检费等)。

  风险转移: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或装上船舶)的瞬间,风险转移给买方;此前的货物损坏、丢失风险(如内陆运输中破损、码头堆存时淋雨)由卖方承担。

  单据与合规: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提供商业发票、装箱单、出口许可证等合规文件;不承担海运运输安排、保险购买义务。

FOB、CIF、CFR

  2. 买方(Buyer)的责任与义务

  运输安排:自行指定海运承运人(船公司),负责订舱、支付海运运费,向卖方提供船舶名称、装船时间等信息,确保船舶按时到港接货。

  费用承担:承担货物装上船舶后的所有费用(如海运干线运费、目的港码头操作费 DTHC、目的港清关费、内陆派送费等);若因买方未按时派船导致货物滞留装运港,需承担滞港费、仓储费等额外费用。

  风险与保险:货物装上船舶后,所有运输风险(如海运途中的货损、丢件、船舶延误)由买方自行承担;需自行购买海运保险(若不投保,风险全由自身承担)。

  3. 核心特点

  买方掌握海运控制权(可自主选择熟悉的船公司、货代),但需承担运输环节的全部风险与费用;

  卖方责任轻、成本可控,适合出口方缺乏海运资源或希望转移运输风险的场景。

  三、CFR:成本加运费(Cost and Freight)

  CFR 是 “卖方安排运输、买方承担保险” 的术语,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至目的港,但不承担保险责任,俗称 “到岸价(不含保险)”。

  1. 卖方(Seller)的责任与义务

  货物交付与运输:与 FOB 相同,需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舶,承担货物装船前的所有费用;额外负责安排全程海运运输(自行选择船公司订舱),并支付至目的港的海运干线运费(含燃油附加费、旺季附加费等)。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节点与 FOB 完全一致 —— 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或装上船舶)后,风险转移给买方;海运途中的货损、延误风险仍由买方承担。

  单据与通知:办理出口清关,提供商业发票、提单等单据;关键义务是 “装船通知”—— 必须及时告知买方货物已装船的细节(船名、航次、装船时间),以便买方及时购买保险(若未通知导致买方漏保,卖方需承担相应风险)。

  2. 买方(Buyer)的责任与义务

  费用承担:承担除海运干线运费外的其他后续费用,包括目的港码头操作费、清关费、内陆派送费等;不承担起运港至目的港的海运运费。

  风险与保险:货物装船后,风险由买方承担,需自行购买海运保险以覆盖海运途中的风险(如暴风雨导致货损、船舶搁浅等);若未投保,风险自行承担。

  运输配合:无需安排海运(由卖方负责),但需配合卖方确认装船细节,接收卖方的装船通知。

  3. 核心特点

  卖方主导海运安排(控制船期、选择承运人),但仅承担运费,不承担保险责任;

  买方需重点关注 “装船通知”,避免因卖方通知延迟导致漏保,是 CFR 术语中买方的核心风险点。

  四、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CIF 是 “卖方安排运输与保险” 的术语,卖方不仅负责将货物运至目的港,还需购买基础海运保险,俗称 “到岸价(含保险)”。

  1. 卖方(Seller)的责任与义务

  货物交付、运输与保险:包含 CFR 的全部责任 —— 承担装船前费用、安排海运并支付运费;额外负责购买海运保险:需投保 “平安险(FPA)” 或合同约定的其他基础险种,保险金额通常为货物发票金额的 110%(含预期利润),保险责任范围覆盖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海运阶段。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节点与 FOB、CFR 完全一致 —— 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或装上船舶)后,风险转移给买方;即使卖方购买了保险,海运途中的货损风险仍由买方承担(买方需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卖方仅负责投保,不承担理赔责任)。

  单据交付:除商业发票、提单外,还需向买方提供保险单或保险凭证,作为买方索赔的依据。

  2. 买方(Buyer)的责任与义务

  费用承担:与 CFR 相同,承担目的港码头操作费、清关费、内陆派送费等装船后的后续费用,不承担海运运费与保险费。

  风险与理赔:货物装船后风险由买方承担;若发生货损,需凭卖方提供的保险单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卖方不参与理赔流程,仅协助提供相关单据)。

  保险补充:若买方认为卖方投保的基础险种(如平安险)覆盖范围不足(如需保一切险),可自行追加投保,额外保费由买方承担。

  3. 核心特点

  卖方责任最全面(安排运输、支付运费、购买保险),但风险转移节点未变,仅为买方提供 “基础保险保障”;

  买方无需操心运输与保险安排,但需注意保险险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且理赔需直接对接保险公司。

  五、FOB、CFR、CIF 的核心差异与选择建议

  1. 三大术语的关键权责对比

  风险转移:三者完全一致 —— 均以 “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或装上船舶)” 为节点,装船前风险归卖方,装船后归买方。

  运输责任与运费:FOB 由买方安排运输、付运费;CFR 和 CIF 由卖方安排运输、付运费。

  保险责任与保费:FOB 和 CFR 由买方买保险、付保费;CIF 由卖方买基础保险、付保费。

  控制权:FOB 中买方控制海运(选船、议价);CFR 和 CIF 中卖方控制海运。

  2. 术语选择的核心原则

  选 FOB:买方有稳定的船公司 / 货代资源,希望控制海运成本与时效;或出口方(卖方)规模小、缺乏海运经验,希望简化责任。

  选 CFR:卖方有优势海运资源(能拿到低价运费),但不想承担保险责任;需注意卖方必须及时发出 “装船通知”,避免买方漏保。

  选 CIF:买方缺乏海运与保险经验,希望由卖方统一安排运输与基础保险;适合对运输环节要求 “省心” 的中小买家,但需明确约定保险险种(避免仅保基础险)。

  3. 常见误区提醒

  误区 1:CIF 是 “卖方承担全程风险”—— 错!CIF 仅卖方买保险,风险仍在装船后转移给买方,货损需买方自行索赔。

  误区 2:FOB 中卖方不用管装船 —— 错!卖方需将货物 “装上买方指定的船舶”,装船前的码头操作、报关等责任仍在卖方。

  误区 3:CFR 和 CIF 的目的港费用由卖方承担 —— 错!两者均仅卖方承担 “海运干线运费”,目的港的 DTHC、清关费等均由买方承担。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

每日推荐
阅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