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海运的基本费用构成
国际海运费用通常围绕 “货物从起运地到目的地的全链条服务” 展开,按运输环节可分为起运港本地费用、海运干线费用、目的港本地费用三大核心板块,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起运港本地费用(Origin Charges)
指货物从货主仓库运至起运港码头装船前产生的所有费用,由起运港的货代、码头、海关等机构收取,核心包括:
内陆运输费:货物从货主工厂 / 仓库运至起运港码头或货代指定仓库的运输费用,根据运输距离、货物重量 / 体积及车型(如 4.2 米货车、集装箱拖车)计算。
仓库操作费(Warehousing Handling Charge, W/H):若货物需先存入货代或码头仓库(如拼箱货集货、整箱货暂存),产生的卸货、理货、仓储(短期)费用,通常按天或按货物体积 / 重量计费。
订舱费(Booking Fee):货代向船公司预订舱位时收取的服务费用,按 “票” 或 “集装箱” 为单位计算,不同货代和船公司收费标准略有差异。
码头操作费(Terminal Handling Charge, THC):码头对集装箱进行装卸、堆存、理货等操作产生的费用,是起运港核心费用之一,按集装箱尺寸(20GP/40GP/40HC)固定收取,由码头直接向货代或货主收取。
报关费(Customs Declaration Fee):报关行向海关申报货物时收取的服务费用,包括申报资料录入、现场递交、配合海关查验等服务,按 “票” 计费,若需加急申报可能产生额外费用。
文件费(Document Fee):货代或船公司为制作、审核海运相关文件(如提单、舱单、装箱单)收取的费用,通常按 “票” 或 “集装箱” 收取,是船公司的常规收费项目。
港口建设费与安保费:由国家或港口管理部门收取的专项费用,港口建设费用于港口基础设施维护,安保费用于码头安全管控,均按货物重量或集装箱类型计算,属于法定收费。
集装箱相关费用:若为整箱货,可能涉及 “提箱费”(从堆场提取空箱的费用)和 “还箱费”(货物装柜后归还空箱的费用);若集装箱超期使用(如货主装柜延迟),还会产生 “滞箱费”(集装箱超期占用费)。
2. 海运干线费用(Ocean Freight)
指货物从起运港码头装船后,通过海运干线运输至目的港码头产生的核心费用,由船公司主导收取,是海运费用的 “主体部分”,主要包括:
基本海运运费:船公司根据航线(如中国上海至美国洛杉矶、中国深圳至欧洲汉堡)、货物类型(整箱 / 拼箱)和计费标准(整箱按 “集装箱” 计费,拼箱按 “体积吨” 或 “重量吨” 择大计费)收取的基础费用,是海运费用中占比最高的部分,价格随市场供需(如旺季涨价、淡季降价)波动。
燃油附加费(Bunker Adjustment Factor, BAF):因国际油价波动,船公司为弥补燃油成本变化而收取的附加费用,通常按集装箱尺寸或货物重量 / 体积计算,每月或每季度调整一次,是海运费用中最常见的 “浮动附加费”。
货币贬值附加费(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 CAF):当结算货币(通常为美元)出现大幅贬值时,船公司为抵消汇率损失收取的附加费用,按基本运费的一定比例计算,汇率稳定时可能减免。
旺季附加费(Peak Season Surcharge, PSS):在海运旺季(如欧美圣诞季前的 8-10 月、中国春节前的 1-2 月),因舱位紧张、需求激增,船公司额外收取的费用,按集装箱尺寸或基本运费的比例收取,旺季结束后通常取消。
3. 目的港本地费用(Destination Charges)
指货物到达目的港后,从码头卸船至交付给收货人仓库前产生的所有费用,由目的港的代理、码头、海关等机构收取,因目的港政策和代理收费标准不同,差异较大,核心包括:
目的港码头操作费(Destination Terminal Handling Charge, DTHC):与起运港 THC 对应,是目的港码头对集装箱进行卸船、堆存、理货等操作的费用,按集装箱尺寸收取,通常比起运港 THC 更高(如欧美港口 DTHC 可达数百美元 / 柜)。
换单费(Delivery Order Fee, DO Fee):收货人需向目的港代理换取 “提货单”(DO)才能提货,代理收取的换单服务费用,按 “票” 计费,不同代理收费标准差异明显。
清关费(Customs Clearance Fee):目的港报关行办理进口清关的服务费用,包括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等服务,若货物涉及特殊监管(如法检、许可证),会产生额外的清关附加费。
内陆派送费(Destination Delivery Charge, DDC):货物从目的港码头运至收货人指定仓库的运输费用,根据派送距离、货物重量 / 体积及车型计算,若派送地址为偏远地区,会加收 “偏远派送费”。
仓储费(Storage Fee):货物到港后若未及时提货,码头或仓库会收取仓储费,按 “天 / 柜” 或 “天 / 立方米” 计算,超过免费堆存期(通常为 3-7 天)后开始计费,超期越久费用越高。
二、国际海运中的隐性成本
隐性成本指在初始报价中未明确列出,或因货主对流程不熟悉而容易忽略的费用,往往在运输中途或目的港阶段产生,常见类型如下:
1. 因操作延迟或失误产生的隐性成本
滞箱费(Demurrage):整箱货中,集装箱从码头提箱后至还箱的时间超过船公司规定的免费期(通常为 7-14 天),船公司收取的超期占用费,按 “天 / 柜” 计费,旺季或稀缺柜型的滞箱费可达数十美元 / 天 / 柜,延迟越久累计费用越高。
滞港费(Detention):货物到港后,在码头堆存的时间超过免费堆存期(目的港通常为 3-7 天),码头收取的超期仓储费,按 “天 / 柜” 或 “天 / 立方米” 计算,欧美港口滞港费远高于国内港口。
改单费(Amendment Fee):因货主提供的申报信息错误(如提单收货人、货物名称、HS 编码有误),需向船公司或货代申请修改单据产生的费用,按 “次” 计费,若修改涉及海关数据,还可能产生海关罚款。
2. 因货物特性或监管要求产生的隐性成本
查验费(Inspection Fee):海关对货物进行随机查验或重点查验时产生的费用,包括码头开箱费、吊装费、理货费、查验场地使用费等,通常由货主承担,若查验发现货证不符,还会产生罚款、退运费等额外损失。
危险品附加费(Dangerous Cargo Surcharge, DSC):若货物为危险品(如电池、化学品),船公司需安排特殊舱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会额外收取危险品附加费,且需支付危险品申报费、包装检验费等,未提前申报可能面临货物扣关和罚款。
超重 / 超尺寸附加费:货物重量超过集装箱额定载重(如 20 尺柜超过 22 吨)或体积超过标准柜尺寸(如超高、超宽),需安排特殊集装箱或占用更多舱位,船公司会收取超重费或超尺寸附加费,按重量差或额外占用空间计算。
3. 因代理或市场规则产生的隐性成本
目的港杂费:目的港代理可能收取的 “操作费”“文件处理费”“信息费” 等,这些费用往往未在初始报价中列明,收货人事前不知情,提货时才被要求支付,俗称 “目的港隐形杂费”。
汇率波动成本:海运费用通常以美元结算,若结算时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货主需支付更多人民币兑换美元,产生额外的汇率损失,尤其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时期,这一成本容易被忽略。
拼箱分拨费(LCL Handling Charge):拼箱货在目的港拆箱后,需由代理进行分拨、理货,会产生分拨费,部分代理还会收取 “拆箱费”“仓储分拨费”,这些费用可能未包含在初始拼箱报价中。
4. 因特殊服务需求产生的隐性成本
加急费:若货主要求加急订舱、加急报关、加急装船,货代或船公司会收取加急服务费,费用通常为常规费用的 50%-100%。
保险理赔相关费用:货物发生货损、丢件时,若需向保险公司索赔,可能产生查勘费、检验费、公证费等,这些费用需货主先行垫付,若理赔失败则需自行承担。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