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 FBA 备货量的计算核心是 “平衡供需”—— 既要覆盖现有及预期销量,避免断货影响排名;又要控制库存规模,防止压货导致仓储费激增、资金占用。其本质是基于历史数据、销售预测、物流时效的动态测算,而非单一固定公式。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分享具体的计算逻辑、核心公式及避坑要点。
一、备货量计算的核心逻辑:先算 “安全库存”,再算 “补货量”
备货量不是 “一次性发多少”,而是 “当前该补多少”,需分两步拆解:
第一步:算出能应对突发需求的安全库存(防止断货的 “缓冲垫”);
第二步:结合现有库存、在途货物、销售速度,算出最终的补货量。
二、关键参数:先明确 3 个基础数据(计算的前提)
所有公式都依赖以下 3 个可通过亚马逊后台(库存报告、销售报告)提取的核心数据,需先精准统计:
日均销量(Average Daily Sales, ADS):近 30 天 / 90 天的 “总销量 ÷ 天数”,建议优先用 90 天数据(避免短期促销 / 淡季波动);若新品无历史数据,可参考同类竞品销量或初期预估(如日均 5 单)。
补货周期(Lead Time, LT):从 “开始备货” 到 “货物入 FBA 仓可售” 的全周期,包括:
生产 / 采购周期(工厂备货时间,如 15 天);
头程物流时效(海运 30 天 / 空运 7 天,含清关);
FBA 仓接收上架时效(通常 3-7 天,旺季可能 10 天 +)。
例:采购 10 天 + 海运 30 天 + 上架 5 天 = 补货周期 45 天。
安全库存天数(Safety Stock Days, SSD):应对 “销量突增”“物流延误” 的缓冲天数,根据风险承受力设定:
普货 / 低波动品类:设 7-15 天(如日用品);
旺季 / 促销期:设 15-30 天(应对销量翻倍);
慢物流(海运)/ 高需求波动品类:设 30-45 天(防止物流延误断货)。
三、核心公式:3 个公式搞定 “安全库存 + 补货量”
1. 安全库存(防止断货的 “底线库存”)
安全库存是 “即使销量突然涨、物流慢了,也不会断货的最小库存”,计算公式:
安全库存 = 日均销量(ADS)× 安全库存天数(SSD)
例:某产品日均销量 10 单,安全库存天数设 15 天 → 安全库存 = 10×15=150 单(这部分库存是 “不动的缓冲”,不能算入 “可售周转量”)。
2. 补货周期内的预估销量(需覆盖的 “基础需求”)
补货周期内(从备货到入仓),店铺会持续出单,这部分销量必须提前覆盖,计算公式:
补货周期预估销量 = 日均销量(ADS)× 补货周期(LT)
例:日均销量 10 单,补货周期 45 天 → 补货周期预估销量 = 10×45=450 单(这是 “补货期间会卖出去的量”,必须通过新备货补上)。
3. 最终补货量(该发多少货去 FBA 仓)
补货量需扣除 “现有可售库存” 和 “已在路上的在途库存”(避免重复备货压货),计算公式:
补货量 = (安全库存 + 补货周期预估销量) - 现有 FBA 可售库存 - 在途库存
?? 关键提醒:
若计算结果为负数:说明现有库存 + 在途库存已足够覆盖需求,无需补货;
若计算结果为正数:按此数量备货(可根据实际产能 / 物流限制微调,如凑整集装箱);
新品无历史数据:用 “预估日均销量” 替代 ADS,安全库存天数可适当调高(如 20-30 天),避免初期断货。
四、旺季 / 促销期的特殊调整(避免 “爆单断货” 或 “促销后压货”)
常规公式适用于平销期,旺季(黑五、网一、圣诞)或站内促销(LD、7DD)需额外叠加 “销量波动系数”,核心逻辑是:预估促销期的销量峰值,同时控制促销后的库存冗余。
调整公式:
促销期补货量 = (安全库存 + 平销期预估销量 + 促销额外销量) - 现有库存 - 在途库存
其中:
平销期预估销量:补货周期内 “非促销日” 的销量(ADS× 非促销天数);
促销额外销量:根据历史促销数据估算(如 “促销日销量是平日的 3 倍”,则额外销量 = ADS×(3-1)× 促销天数)。
例:平日 ADS=10 单,促销 3 天(销量 3 倍),补货周期 45 天(含 3 天促销),安全库存 150 单,现有库存 200 单,在途库存 100 单:
平销期预估销量 = 10×(45-3)=420 单;
促销额外销量 = 10×2×3=60 单;
补货量 =(150+420+60)-200-100=330 单。
?? 旺季避坑:促销期结束后销量会回落,安全库存天数可适当调低(如恢复到 10 天),避免 “促销冲量后库存积压”。
五、压货与断货的避坑关键:公式之外的 3 个核心原则
拒绝 “凭感觉备货”,锚定数据动态调整:
每 3-7 天复盘一次销量数据,若 ADS 突然上涨(如排名提升),需及时补算补货量;若销量下滑(如竞品冲击),则暂停补货或减少补货量,避免 “按旧数据备货导致压货”。
控制 “库存周转天数”,警惕 “慢销压货”:
库存周转天数 = 现有 FBA 库存 ÷ADS,理想值为 30-60 天(海运可放宽至 60-90 天)。若超过 90 天,说明库存积压,需通过 “清仓促销”“站外折扣” 快速去库存,避免产生高额长期仓储费。
预留 “应急补货通道”,应对断货风险:
海运为主的卖家,可预留 10%-20% 的 “空运应急量”—— 若 FBA 库存低于 “安全库存 + 7 天销量”,立即启动空运补货,避免断货超过 3 天(断货会导致 Listing 排名暴跌,恢复成本极高)。
总结
FBA 备货量的本质是 “数据驱动的动态平衡”,核心公式是 **“补货量 =(安全库存 + 补货周期销量)- 现有库存 - 在途库存”**,但关键在于根据 “销量波动、物流时效、促销计划” 灵活调整。新手最容易踩的坑是 “过度乐观备货” 或 “忽视安全库存”,记住:宁肯少备一点、通过空运应急,也不要盲目压货占用资金—— 断货可救,压货(尤其是低货值产品)可能直接导致亏损。
以上便是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