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将加快推进对特朗普政府多项关税政策合法性的审查进程,并计划于 11 月首周就相关案件展开口头辩论。这一举措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因其不仅可能对美国国内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还将在全球贸易层面掀起波澜,更重要的是,有望重新界定美国总统在贸易领域的权力边界。
此次诉讼焦点集中于特朗普政府依据 1977 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实施的一系列关税措施。其中,包括面向全球征收的 10%“基准关税”,针对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伙伴国所设的更高额度关税,以及所谓的 “芬太尼关税”。这些关税政策自出台以来,便饱受争议,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诸多行业强烈不满,在国际上也引发贸易伙伴的广泛质疑。
美国最高法院决定将进口酒商等 5 家小企业主、美国 12 个州以及一家玩具制造商针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提起的诉讼合并审理。按照当前进度,有望在今年年底前给出终审判决。《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指出,这将是最高法院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首次对其关键政策的合法性作出判定。裁决结果不仅关乎关税这一特朗普经济议程的 “基石”,甚至可能改写美国经济走向,并对全球贸易秩序产生连锁反应。从更深层次看,该判决也是对特朗普持续扩张行政权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回溯案件历程,今年 5 月 28 日,位于纽约的美国国际贸易法院 3 人合议庭针对小企业主和美国 12 州提起的诉讼作出裁定,明确指出特朗普无权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上述关税。随后,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于 8 月 29 日以 7 比 4 的投票结果维持原裁决。不过,上诉法院同时宣布,裁决在 10 月 14 日之前暂不生效,以便特朗普政府有时间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诉讼原告方认为,《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并未赋予总统征收关税的权力,且当时并不存在可支撑特朗普采取行动的国家紧急情况。此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与最高法院在 2022 年确立的 “重大议题原则” 相悖。2022 年,最高法院裁定,时任总统拜登必须获得国会明确授权,其政府下辖的美国环境保护署才有权就温室气体排放等 “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议题” 制定法规。此后,这一 “重大议题原则” 多次被最高法院引用,其中一次成功阻止了拜登政府豁免 4000 亿美元学生贷款的计划。自 2020 年起,保守派大法官在联邦最高法院以 6 比 3 的人数占据优势。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等官员多次发出警告,若最高法院最终作出不利于政府的判决,预计到明年 6 月,特朗普政府需返还的关税税款最高可达 1 万亿美元,这一后果将对美国财政造成沉重打击。同时,不利判决还将冲击特朗普政府已达成的对外贸易协议,干扰尚未结束的贸易谈判。目前,美国最高法院已要求原告与被告最迟在 9 月 19 日前递交法庭文件。在作出终审判决前,特朗普政府仍可继续执行相关关税政策。
有分析指出,如果终审判决对特朗普政府不利,政府仍可援引其他贸易法律征收关税,但需履行多项繁琐程序,这无疑将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据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统计,截至 8 月初,美国进口产品的有效关税税率接近 19%,达到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远高于美国现当代通常仅 2 到 3 个百分点的关税税率。据估算,高关税导致的物价上涨,可能使美国家庭每年平均多支出 2400 美元。此次最高法院的裁决,不仅将决定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命运,也将为未来美国总统在贸易政策制定方面的权力行使提供重要的司法参考。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