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空运中,旺季(如欧美圣诞季、国内电商大促前后等)的仓位紧张几乎是常态,提前订舱是规避风险的核心手段,但 “提前” 之外,更需掌握实用技巧才能提高订舱成功率。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分享 3 个可结合实际业务场景灵活运用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技巧一:精准预判 “旺季时间窗”,按 “货物优先级” 分层订舱
旺季的 “紧张” 并非全时段均匀分布,盲目 “越早订越好” 可能因计划变动导致仓位浪费(部分航司会收取订舱后取消的费用)。更高效的做法是先锚定 “核心旺季周期”—— 比如欧美线旺季通常从每年 8 月中下旬开始(赶圣诞备货),持续到 11 月;东南亚线则可能因当地节日(如泼水节、开斋节)提前 1-2 个月进入紧张期。可结合近 2 年的出货数据、目的国市场的消费节点(如黑五、网一),提前 3-4 个月画出 “旺季时间轴”,再按货物的 “时效紧急度” 分层订舱:
紧急货物(如应季爆款补货、客户指定时效的订单):在旺季启动前 1.5-2 个月订舱,优先锁定直飞航班(虽价格高但稳定性强),并在订舱时备注 “不可拆分”,避免航司因拼舱需求拆分货物;
常规货物(如非应季库存、长期周转货):可提前 1 个月订舱,选择 “直飞 + 中转” 组合方案(比如部分货物走直飞保时效,部分走中转控成本),同时预留 1-2 个备选航司(比如主订汉莎,备选阿联酋航空),避免单一航司仓位变动影响出货。
技巧二:用 “标准化货件信息” 降低沟通成本,同步 “柔性条款” 留余地
旺季时航司和货代的订舱需求暴增,若货件信息模糊或反复修改,很容易被 “排后处理”,甚至错失仓位。订舱前需整理 “标准化信息清单”:包括准确的货物名称(避免 “杂货”“配件” 等模糊表述,需具体到 “蓝牙耳机”“纯棉 T 恤”)、HS 编码(部分航司需核对是否为敏感货)、实际重量和体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避免因 “抛重” 与航司核算冲突)、起运港 / 目的港(明确机场三字码,如上海浦东 PVG、洛杉矶 LAX)、最晚入仓时间和期望到港时间。这些信息提前通过表格整理好,发给货代时一次性同步,减少来回确认的时间。
同时,需在订舱时和货代 / 航司明确 “柔性条款”:比如约定 “若仓位延迟,是否可免费转至次日航班”“入仓时间因不可抗力(如物流堵车)延后 2 小时,是否仍可正常装机”,甚至可协商 “部分货物优先出运”(比如一批 1000 件的服装,若仓位有限,可先出 500 件满足客户紧急需求,剩余 500 件次日补舱)。这些条款提前书面确认,能在旺季仓位波动时减少纠纷,保留调整空间。
技巧三:绑定 “长期合作资源”,用 “批量计划” 换优先配额
旺季的仓位本质是 “资源分配”,长期合作的货代或航司通常会给稳定客户预留部分配额,因此 “绑定资源” 比临时找仓位更靠谱。日常可固定 1-2 家主力货代(避免频繁更换导致资源分散),定期同步出货计划(比如每月初告知货代 “本月预计有 5 票货发往欧洲,其中 2 票在 10 号前,3 票在 20 号后”),让货代提前向航司申请 “预留仓位额度”。若出货量较大(比如每月稳定 10 票以上),可与货代签订季度 / 年度合作协议,约定 “旺季优先保舱” 条款,甚至可提前支付少量定金锁定配额(定金比例通常不超过运费的 10%,具体可协商)。
此外,若有 “批量出货计划”(比如一次出 10 票以上同目的港的货物),可整合后统一订舱 —— 航司更倾向于接收 “大票货”(单票货量越大,单位仓位的运营成本越低),批量订舱不仅能提高成功率,还可能争取到更低的运价(比如单票货订舱可能按 “公布价 9 折”,10 票批量订舱可谈到 “8.5 折”)。即使货物分批次生产,也可提前与货代沟通 “按总货量预留仓位,分批次入仓”,避免因 “小单零散订舱” 被挤掉仓位。
总之,旺季订舱的核心是 ““预判 + 主动”—— 既要提前摸清旺季节奏,又要通过标准化信息、柔性条款、资源绑定减少被动,同时需记住:旺季的 “仓位紧张” 往往伴随 “价格波动”,订舱时可同步确认运价有效期(比如约定 “3 天内运价不变”),避免订到仓位后因运价暴涨导致成本超支。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去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