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国际海运价格疯涨背后的推手是谁(国际海运运价大涨的原因)
2024-06-12T16:53:48.113 作者:国际快递-百运网

  在今年的春季,海运价格突然飙升,给许多外贸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在传统观念里,每年的四月份至五月份通常被认为是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淡季,同时这段时间内海运费用亦会呈现相对较低的趋势。

  然而,本年度的情况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众多主要航线上的运输价格纷纷攀升,部分企业及货运代理更是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以至于寻找集装箱运载货物都成了一项困难重重的任务。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是否是背后的推手?

国际海运

  01、航线价格疯狂上涨

  今年的春末,全球海运市场经历了剧烈的震荡。订舱状况紧张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特别是欧美航线,情况尤为严重。

  众多船务公司敏锐地捕捉住这一商机,于今年6月1日发布公告,明确大幅度提升货运价格。如此重大的政策调整无疑令广大外贸企业及货运代理公司猝不及防。

  细致而言,以美国为目的地的航线运费普遍上涨约1600美元,其中包括旺季附加费用。同样,欧洲航线上涨势头亦毫不逊色,涨幅跨度在1000至1200美元之间。

  值得关注的是,此类价格调整使得欧洲航线与美西航线的运价纷纷突破6000美元大关,美东航线更是暴涨至惊人的7000美元以上。如此迅猛的价格攀升速度以及高额的涨幅,对广大外贸企业无疑构成了沉重的成本负担。

  更为严峻的是,情势并未就此止息。进入五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以来,由于舱位供应紧张状况日益加剧,货运代理公司即便愿意额外支付高达500至1000美元的费用,也未必能确保获得所需的舱位资源。

  如今,船务公司已开始依据客户的历史交易记录来决定舱位的分配与定价策略,显然,市场环境已然转变为卖方主导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即期运价的飙升和船公司对合同的无视,引发了北欧托运人和货运代理商的强烈不满。他们正在努力应对即期运费的迅猛上涨,这种不稳定性让整个行业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近几周来,Drewry的世界集装箱指数(WCI)显示,上海至鹿特丹航线的周涨幅高达20%,收于每40英尺4999美元。

  但实际上,市场上的现货价格要远高于这一数字。有消息人士透露,现货的实际价格在6000至7500美元之间,甚至有承运商表示他们的价格将达到10000美元。

  这一切都是由船舶供应紧张和贸易需求高涨共同造成的。亚洲主要的出口枢纽出现了严重的集装箱短缺,这对二级贸易航线产生了重大影响。

  更糟糕的是,承运商现在更愿意运载高运价的现货而不是合同货物,这种做法激怒了许多长期合作的客户。

  一位欧洲进口经理表示,由于运价的大幅上涨,他们可能会在目前的预订完成后暂停发货。他解释说:“承运人现在主要关注的是利润。我们正在处理目前生产线上的货物,一旦这些货物发货完毕,就会暂停发货,并且我们已经提前通知了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这种海运价格的上涨,不仅给货代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工作负担,也使得许多中小外贸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

  舱位和集装箱的供应紧张导致货代公司预订的舱位常常被取消,这加重了他们的工作压力;而外贸企业则可能面临货物积压,无法按时交货,从而增加了违约的风险。

  总的来看,目前的海运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而运费的持续上涨则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02、航线价格上涨的原因

  今年,往欧洲的集装箱海运价格急剧上涨,许多人把原因归咎于中东的局势,特别是胡赛武装的活动。

  然而,客观而言,尽管此类因素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却远未达到致使整个产业领域物价飙升至令人无法承受之地步的程度。

  实际上,新加坡港口的状况更为鲜明地揭示了当前的窘境。尽管新加坡与欧美大陆相距甚远,但作为全球航运枢纽中的关键节点,如今正面临着极度严峻的拥堵问题。

  同样地,美国西部海岸地区的物流运输价格亦呈现出极其剧烈的增长态势,而这一现象与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并无直接关联。

  看看最近的数据就知道,6月4日的集运指数,也就是前往欧洲的运价,一天之内就大涨超过9%,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现在欧美的库存需要大量补充。

  自2022年以来,美国主动实施货币政策紧缩,原本旨在遏制进口需求的政策取向却在下半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后果——进口额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呈现出回升态势。

  在此前的文章中,本人曾对此作出大胆预测,即此次加息行动将对美国本土制造业供应链产生显著冲击,从长远角度考量,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或许超过了新冠疫情期间的普遍冲击。

  伴随着利率水平的逐步抬升,美国制造业逐渐步入衰退期,许多原本可在国内实现生产的商品如今不得不依赖于进口。

  至2023年6月份,美国的进口总额持续攀升,这一现象引起了时任总统拜登的高度关注,他担忧此举可能对本土制造业构成威胁,因此决定采取加征关税等措施加以应对。

  但这个策略反而进一步伤害了美国的制造业,因为美国没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旦缺少某些关键材料,整个下游产业就可能停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中国成品加征关税,中国作为回应,就限制了对美国的材料出口。没有了中国的材料,美国的制造业更是雪上加霜。

  由此看来,西方各国不得不增加整机设备的进口量,尽管不断提升关税仍难以解决问题。

  运输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为众多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企业施加了沉重的压力,一旦外贸活动相应减少,对我国国内经济造成的冲击将愈发猛烈。

  如今,美国及欧洲地区的制造业呈现出明显衰退迹象,对于各类商品的进口需求大幅攀升,因此,我们有必要疏通并完善运输路线体系,以确保能够充分满足本土市场对来自中国商品的需求。

  提高运输能力固然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方法,但从长远来看,还需要解决根本问题。

  倘若世界各地的政治重心得以顺利地迁移至中华大地,那么在我国创新引领的引领下,东盟、中东以及俄罗斯等地域的经济崛起亦将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欧洲及美国的经济发展则可能相应进入短暂的滞缓期。如此一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调整将得以全面实现。

  这样一来,目前海运面临的困境就能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全球的贸易流动也将更加顺畅。

  03、高端产业链转移

  近年来,美中贸易战一直火热,尤其是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重税,这不但引起了市场的极大波动,还让全球的港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很多企业开始提前大量进口,结果就是美国的港口现在拥堵得不得了。

  然而,若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我们便会发现东南亚及中东地区所蕴含的市场潜能异常惊人。

  试想,倘若东盟地区拥有六亿多人口的庞大经济体量能够超越美国三亿多人口的规模,抑或是中东四亿多民众的消费能力能够超越欧洲联盟,那么毫无疑问,全球经济重心必将逐渐转向亚洲。

  为了促使欧美经济持续下滑,最为行之有效的策略便是吸引其高端产业向我方迁移。例如,我们可以积极争取半导体产业落户中国,同时将部分中低端且高污染的电子产业迁往东南亚地区。

  例如,印尼一直想要自己生产镍,中国企业可以过去合资,这样既帮助了印尼,也减轻了我们自己的产业压力。

  再说到产业的全球布局,我们应该考虑和东盟、俄罗斯、中东乃至拉美更紧密的经济绑定。

  昔日我国主要负责将“中国制造”的商品输往世界各个角落,而如今我们应当促使“中国产业资本”向海外进军,在全球范围内落地扎根,茁壮成长。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亟需推动传统产业逐步向境外拓展,以降低国内能源消耗和交通拥堵压力,同时助力我们的合作伙伴实现繁荣发展。

  如此举措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团结凝聚力,更为夯实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就当下海运业所面临的困境而言,仅仅依靠扩大运力来解决问题并非长久之计。

  我们应当采取更加周密且有效的战略规划,将部分传统出口型产业进行有序迁移,转移到我方能够实行军事管控的地区。

  通过实施转型,改变我方出口产品结构,优先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如此便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我们的海运通道安全畅通,即便面对美国可能实施的封锁措施,亦无法对我国造成致命性打击。

  针对与非美地区的贸易往来,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同呵护双眼一般精心维护。

  然而,对于美国航线,相信美国政府自然会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因此我们无需过分忧虑。

  看看现在欧美的产业链,受到高利率和供应链问题的双重打击,他们已经开始力不从心。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供应短缺出现,情况可能会和当年苏联崩溃前相似。

  那时候,苏联人抢购物资,西方用这个来批评计划经济。等到欧美超市也出现空架子,不知道他们会怎么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加大力度保障与友好国家的贸易线路安全,减少对欧美的依赖,加快向其他亚非拉地区的出口。

  这样的行动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更是为了全球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

每日推荐
阅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