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运清关延误多由申报、货物、海关、流程衔接等多环节问题引发,也受政策、外部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具体常见原因如下:
申报与文件相关失误
这是最主要的人为延误原因。一方面申报信息易出问题,比如 HS 编码归类错误,像把棉质外套误归为化纤外套,会让海关审核流程受阻;货值低报或高报,低报可能被怀疑逃税,高报也需额外证明货值真实性,都会触发海关核查;还有品名申报笼统,仅写 “日用品”“配件” 等,海关无法判断货物属性,需补充资料。另一方面是文件存在漏洞,比如漏附装箱单、商业发票等关键单证,或者发票未注明贸易术语、币制,又或是文件格式不符合要求,像未按规定翻译,这些都会导致海关无法正常审核,需补寄或更正文件而延误清关。

货物自身合规性不足
若货物是敏感品类却未提前备好对应认证,比如食品缺少卫生检疫证书、药品无进口药品通关单、电子产品未附相关安全认证,海关会因货物合规性存疑暂扣货物,补办认证流程往往耗时较久。而货物含禁运、限制成分更易引发问题,如化妆品含未备案化学成分、服装面料含濒危动物纤维且无相关证明,海关会启动专项查验,严重时还会要求退运。此外,包装或标识不合规也会拖慢清关,比如木质包装未做熏蒸、电池类货物未贴对应 UN 标识等,都需额外处理才能继续清关。
海关查验与运作问题
海关会对高风险国家的货物、敏感商品开展目标性查验,同时也有随机抽查机制。在货运旺季、大型展会期间,或港口货物积压时,查验排队时间会大幅延长,即便货物申报无问题,也会因等待查验而延误。另外,部分国家海关还存在人力不足的情况,日常清关效率本就不高;且海关系统偶尔会出现故障,导致申报、审核等流程无法正常推进,这些都会造成清关延误。
税费缴纳与核算争议
进口方未及时缴纳关税、增值税等相关税费,海关会拒绝放行货物,直至税费结清,这期间会产生滞港等额外费用,同时造成清关延误。而税费核算争议也会引发问题,比如因原产地规则适用错误导致税率计算偏差,买卖双方与海关需重新核对确认税率和税费,这个协商核对过程会耽误清关进度。
政策变动与外部环境影响
目的国关税政策突然调整,如加征特定品类关税,或新增进口许可证、专项认证等监管要求,若发货前未及时了解,货物到港后因不满足新规,需补办手续才能清关。同时,目的国的法定节假日会导致海关停工,货物到港后只能积压等待;若货物涉及侵权、走私嫌疑,或夹带违禁品,会被海关扣留调查,不仅清关延误,还可能面临货物被没收的风险。
清关衔接环节不畅
若选择的清关代理专业度不足,不熟悉目的国清关规则,申报时易出现低级错误;且当海关要求补充资料时,代理响应不及时,也会导致延误。此外,收件人若未及时查看到货通知,错过补充资料的时限,或无法及时完成关税缴纳的内部审批流程,都会让货物在监管仓库滞留,造成清关进度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