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运同一航线在周一和周五出现 30% 的价差,并非航空公司 “随意定价”,而是供需关系、运营成本和市场策略在时间维度上的集中体现。简单说,周五是 “抢舱位的旺季”,周一则是 “运力相对宽松的缓冲期”,这种波动本质是空运市场 “每周周期性规律” 的直接反映。
为什么周五报价更高?3 大核心推手
1. 舱位供需:周五是 “出货冲刺日”,运力严重供不应求
货主出货习惯:多数外贸企业选择在周五前完成发货,避免货物周末滞留仓库(尤其欧美客户要求 “下周初到货”),导致周五货量激增(比周一高 40%-60%)。
航空公司运力限制:同一航线的每日航班数量固定(如上海 - 洛杉矶每天 2 班),周五货量超过运力时,航空公司会通过 “涨价” 筛选高利润货物(如紧急件、高价商品),低价货物可能被拒接。
货代加价逻辑:一级货代手中的舱位有限,周五会将剩余少量舱位 “竞价出售”,中小货代拿到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最终传导到终端报价。
2. 运营成本:周五的 “隐性成本” 更高
地面操作压力:周五货物集中到港,机场地面处理中心(如货站分拣、安检)人力紧张,可能产生 “加急操作费”(每票 50-200 元),这部分成本会转嫁到运费中。
燃油与机组成本:部分航空公司周五会增加 “周末附加费”(因机组加班费、燃油储备成本上升),尤其远程航线(如欧洲、美洲线)更明显。
3. 市场策略:航空公司的 “动态定价” 机制
收益管理系统:航空公司通过 AI 系统实时监控舱位销售情况,周五若剩余舱位不足 30%,会自动触发 “溢价模式”(类似机票旺季涨价),而周一因周末消化了部分货量,舱位充足,系统会调低价格吸引出货。
竞争对手博弈:若某家航司周五率先涨价,其他航司可能跟进(尤其垄断航线),形成 “价格同盟”;而周一货量少,航司更倾向于 “低价抢单”,导致价差拉大。
周一报价低,就一定适合发货吗?注意 2 个隐性问题
时效风险:周一的低价舱位可能是 “尾舱”(即航班剩余的零散空间),若后续有大货挤占,可能被临时取消(货代通常不承担赔偿责任),适合对时效要求不高的货物。
周末衔接问题:若货物周一装机,可能因周末清关部门休息(如美国、欧洲部分港口周六日不处理清关),导致到港后延迟提货,反而拉长整体运输时间。
利用时间差省钱:3 个实操技巧
中小货选 “周二 - 周四” 发货
这三天是一周内供需最平衡的时段,报价通常比周一高 5%-10%,但远低于周五,且舱位稳定性强(极少被取消),兼顾成本与时效。
大货锁定 “周一早班机”
周一凌晨的航班(如 02:00 起飞)通常是航空公司每周首批空舱位,针对 1000kg 以上的大货,可与货代协商 “包舱价”(比周五低 30%-40%),但需提前 2 天订舱(避免被其他货主抢占)。
紧急货避开 “周五下午”
若必须周五发货,选择上午订舱(航空公司上午的价格通常比下午低 15%),下午舱位极度紧张时,部分货代可能临时加价(甚至 “坐地起价”)。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的服务需求,建议您先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获取定制方案。百运网提供了免费的智能实时比价服务,助您节省更多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