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关税高压下,美国保税仓为何爆火?(保税仓成了外贸企业的“避风港”)
2025-05-08 18:53 作者:百运网

  在当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如同一只无形却有力的大手,拨弄着商业运作的齿轮,催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现象。其中,美国保税仓业务的火爆,格外引人关注。

  关税重压,企业负重前行

  美国政府一系列激进的关税措施,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向了众多依赖海外进口产品的美国企业。自特朗普政府推行新一轮高额关税以来,从海外进口商品的成本大幅攀升。以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为例,动辄几十甚至上百的关税税率,让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这使得美国企业在成本管理和现金流优化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美国零售联合会预测,2025年下半年的进口量将年减20%。而摩根大通更是做出了更为悲观的预测,从中国进口的货量下跌将更为显著,达75%至80%。高昂的关税成本,让不少美国进口商陷入了两难的困境:若继续进口,需承担巨额关税,压缩利润空间甚至面临亏损;若停止进口,则可能面临货物供应短缺,失去市场份额。

关税

  保税仓,企业的“避风港”

  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美国企业开始绞尽脑汁,寻求合法途径来降低或延期支付这些高昂的关税成本。于是,曾经相对低调的保税仓,一跃成为了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业务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保税仓库,简单来说,是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企业可以将从世界各地进口的货物运抵美国后,存放在海关监管的保税仓库中,最长可达五年。在此期间,企业无需为这些货物缴纳任何进口关税。只有当货物从保税仓库中取出,正式进入美国市场销售时,才需要按照当时的现行关税税率缴纳关税。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如今许多美国进口商纷纷将进口的产品存放在“保税仓库”中。位于洛杉矶港附近的一家保税仓库租赁公司负责人透露,近年来他们的业务曾显著放缓,但自美国政府实施一系列关税措施以来,业务增速迅猛。保税仓库租赁公司负责人珍妮弗称,存放在这里的货物种类繁多,包括家具、电视、电子产品、户外产品、铲子、耙子等等。众多企业选择将货物存入保税仓,其实是押注于未来(五年内)关税税率可能会下降。如果未来关税降低,企业就能节省大量成本。例如,某企业进口了一批价值100万美元的电子产品,若当前关税税率为50%,需缴纳50万美元关税;若存入保税仓,未来关税税率降至20%,则只需缴纳20万美元关税,节省了30万美元。

  洛杉矶港,冰火两重天

  这种关税高压下的保税仓热潮,在洛杉矶港体现得尤为明显。一边是洛杉矶港的冷清萧条,另一边则是周边保税仓库的热火朝天,形成了一幅极为鲜明的“冰火两重天”景象。

  据美国媒体5月6日报道,目前第一批装载被加征145%关税货物的轮船已经抵达美国,而加州的洛杉矶港却不复往日的繁忙,变得格外冷清。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表示,本周的业务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35%,这些货船是上个月对中国等国家征收关税以来,首批受影响的船只。有些卡车司机上周还能每天运输4到5个集装箱,这周可能就只能运输2到3个了。就目前的关税政策而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货运量都将持续低迷。不仅如此,洛杉矶港5月预计到港的货轮已有20%被取消。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洛杉矶港附近的“保税仓库”正变得炙手可热,需求飙升。不少进口商计划将货物在这里存放一到两个月,希望届时贸易争端降温。即便最坏的情况出现,关税仍然不降低,他们也希望能通过将货物分批次从保税仓库中运出,分批次缴纳关税,以此来缓解当前的关税压力。

  保税仓火爆背后的隐忧

  虽然保税仓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应对关税压力的缓冲空间,但这一现象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隐忧。一方面,保税仓库的面积有限,随着需求的持续暴增,仓库资源愈发紧张。众多企业争抢有限的仓库空间,导致租金不断攀升,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将货物大量存放在保税仓,是基于对未来关税下降的预期。然而,关税政策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形势等,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若关税未能如企业所预期的那样下降,企业不仅要承担长期仓储费用,还可能面临货物积压的风险,资金周转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从宏观角度来看,美国政府这种频繁变动的关税政策,严重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法国国际货运提供商“乔达集团”近日表示,美国政府关税政策“朝令夕改”,对各行业的进口成本和供应链战略都造成巨大影响。企业为了应对关税冲击,不得不频繁调整供应链策略,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使得全球供应链变得更加脆弱和不稳定。

  美国保税仓在关税高压下的爆火,是美国企业在艰难处境中的无奈之举,也是关税政策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场关税与企业的博弈中,未来走向如何,仍充满变数,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每日推荐
阅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