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运市场正面临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创纪录的集装箱船订单交付带来的运力过剩压力,另一边是红海危机持续推高航线成本和运价。这两股力量的博弈将如何影响2025年的运费走势?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力过剩的长期隐忧:新船交付与航线重构的角力
2025年全球集装箱船订单量已突破910万TEU,但超三分之一的船舶交付期排至2028年后,这意味着当前新增运力尚未完全释放。Alphaliner数据显示,仅2025年4月单月交付量就达31.7万TEU,船队规模较年初增长6.5%
这种结构性矛盾源于船东在红海危机期间为应对绕航需求加速订船,而新造船价格在2024年已接近峰值,导致未来五年运力供给可能远超需求。
红海危机迫使90%的亚欧航线船舶绕行好望角,单程航行时间增加9-16天,相当于消耗了全球7%的运力。这种运力“虚耗”掩盖了实际过剩——一旦红海复航,释放的运力将冲击市场。例如,达飞集团已开始尝试海军护航下的红海通行测试,若成功将直接减少10%的运力需求缺口。此外,欧盟推出的Aspides海上安保计划延长至2026年,可能延缓运力过剩显性化的时间窗口。
红海危机的短期刺激:成本传导与运价黏性
红海危机对运价的推升并非单纯依赖航线绕行,而是通过多重成本传导机制形成价格黏性。2025年3月的数据显示,苏伊士运河集装箱通行量同比暴跌90%,而绕航导致燃油成本增加12%-15%,战争险保费上涨至货物价值的0.5%-1%
班轮公司通过“空白航行”策略人为控制供给——2025年3月至4月,亚欧航线取消48个航次,将现货运价维持在每FEU 5,000美元以上。
马士基的AI运力调度系统显示,美东港口潜在罢工风险使11月合约价较现货价高出18%,而货主为规避特朗普关税新政的“抢运潮”,进一步推高东南亚至北美航线舱位溢价。这种不确定性迫使货主接受长期高价合约,目前平均租船周期从2023年的8个月延长至24个月,进一步固化运价水平。
说到最后
2025年海运市场的核心矛盾是“过剩运力”与“危机溢价”的拉锯战。短期来看,红海绕航和地缘风险支撑运价;长期而言,新船交付和潜在复航将引发价格回调。货主需密切关注欧盟安保计划进展与关税落地时点,这两大变量可能成为运价拐点的催化剂。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需要定制高性价比的海运方案,百运网提供全航线智能比价服务,助您精准匹配资源与需求。
本文所述市场趋势基于2025年5月前行业数据,具体运价以实际签约时承运商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