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跨境店近日宣布,为优化服务资源与生态健康,将于10月1日起对越南站点南宁仓订单佣金费率从9.82%上调至12.17%,并同步调整标准渠道与快速渠道的SLS物流成本(藏价);泰国站点则自11月1日起将南宁仓佣金从原有9.63%-11.77%区间大幅上调至16.05%-18.19%,其部分SLS物流渠道费用也于10月1日同步更新。
此次调整涵盖南宁仓店铺及一店多运店铺中对应仓订单,卖家需登录企业微信查看完整费率表并借助藏价工具及时调整商品定价,以避免因藏价不足造成损失。
一、涨价潮突袭:越泰双站费率调整全解析
2025年东南亚电商市场的“成本风暴”已正式登陆。Shopee跨境店于9月下旬密集发布公告,越南、泰国两大核心站点的物流与佣金费率迎来年内第二次大幅上调,且呈现“分步实施、梯度加码”的特点,具体调整节奏与幅度堪称“史上最严”:
1. 越南站点:10月先涨,成本立增24%
作为中国卖家布局东南亚的“桥头堡”,越南站点的调整率先落地。自10月1日起,南宁仓订单佣金费率从9.82%直接跃升至12.17%,涨幅达23.9%。更值得警惕的是,标准与快速两大SLS物流渠道的“藏价”同步上调——以南宁仓发往胡志明市的300g包裹为例,物流成本从原有的1.8万越南盾(约5.4元人民币)增至2.2万越南盾(约6.6元人民币),单票物流支出增加22.2%。此次调整覆盖所有南宁仓店铺及“一店多运”模式下的相关订单,几乎没有豁免空间。
2. 泰国站点:10月预热,11月终极涨价
泰国站点的调整采用“两步走”策略,先以物流费试探市场,再用佣金率完成“致命一击”。10月1日起,部分SLS物流渠道费用已率先上调,而真正的“重头戏”将在11月1日上演:南宁仓商城店铺佣金费率将从11.77%暴涨至18.19%,涨幅高达54.6%;即便是非商城店铺,费率也将从9.63%升至16.05%,涨幅66.7%。雪上加霜的是,自9月15日起,泰国所有店铺已开始被征收1.07泰铢/单(约0.21元人民币)的平台基础设施费,这意味着即便低价引流的小单,也需承担额外成本。
3. 两类卖家成“重灾区”
此次调整的差异化特征显著,两类卖家受冲击最大:一是依赖跨境直邮的中小卖家,其佣金费率普遍高于海外仓卖家5-8个百分点;二是低客单价铺货型卖家,1.07泰铢/单的固定费用与物流藏价上涨形成“双重挤压”,原本毛利率10%以下的产品几乎直接陷入亏损。
二、利润绞杀:卖家面临的“三重生存危机”
费率上涨绝非简单的“成本增加”,而是对卖家经营逻辑的全面冲击。结合东南亚电商的“薄利特性”与平台规则,一场悄无声息的“淘汰战”已拉开序幕:
1. 毛利率直接“腰斩”,低价产品集体阵亡
以泰国站点跨境直邮商城店铺为例,佣金从17.12%升至18.19%,叠加1.07泰铢/单的基础设施费与物流藏价上调,一款售价1000泰铢(约200元人民币)、原毛利率20%的家居产品,实际利润将从200泰铢降至145泰铢,毛利率直接压缩至14.5%。对于客单价500泰铢以下的3C配件、饰品等品类,固定费用占比甚至超过5%,原本勉强盈利的产品瞬间转为亏损,不少卖家已在社群中透露“正在紧急下架低毛利SKU”。
2. 定价困局:涨价丢单,不涨亏本
东南亚市场的价格敏感度远超欧美,贸然涨价无异于“自断生路”。某主营服饰的卖家算了一笔账:若将泰国站点产品售价提高10%以覆盖成本,店铺流量即刻下跌35%,订单量减少42%;若维持原价,每月利润将减少8万泰铢(约1.6万元人民币),现金流仅能支撑3个月。这种“两难选择”在越南市场同样尖锐——当地消费者对价格的容忍度更低,某南宁仓卖家尝试将T恤售价从15万越南盾涨至16万越南盾后,3天内订单量归零。
3. 藏价失误成“隐形陷阱”
Shopee的“物流藏价”机制本就对新手卖家不友好,此次费率调整更放大了操作风险。平台在公告中特别提醒卖家“及时使用藏价工具重核成本”,但仍有不少中小卖家因未更新藏价模板,导致10月1日首单就出现“售价低于成本”的情况。某越南站点卖家透露,其一款耳机因藏价不足,每卖出一单亏损12元人民币,直到单日销量突破50单才发现问题,单日损失达600元。
三、涨价背后:平台的“盈利焦虑”与战略转型
Shopee的费率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母公司Sea Ltd. 盈利压力与市场竞争加剧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财报数据与行业动态中,可清晰窥见其深层逻辑:
1. 母公司盈利诉求的直接传导
Sea Ltd. 2025年Q2财报显示,虽然总营收达5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8.16%,归母净利润4.14亿美元,同比暴增418.33%,但电商板块的利润率仍低于游戏业务。在资本市场对“盈利质量”要求提升的背景下,Shopee必须加快货币化进程——通过提高佣金、新增基础设施费等方式,将平台流量价值转化为实际收入,减少对广告收入的单一依赖。
2. 应对TikTok Shop的“防御性涨价”
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扩张已对Shopee形成直接冲击:其凭借“零佣金+低物流费”的策略,在泰国、越南的市场份额已从2024年的8%升至2025年的15%。为避免陷入“价格战陷阱”,Shopee选择通过涨价筛选高价值卖家与产品,同时将收入投入物流优化与技术升级,形成“服务溢价”壁垒。此前Lazada泰国本土店已于9月28日跟进调整服务费,印证了行业“告别低价内卷”的趋势。
3. 引导卖家向“海外仓+高价值”转型
费率调整的差异化设计暗藏导向:泰国站点海外仓卖家的最终佣金率(11.77%)仅为跨境直邮卖家(18.19%)的64.7%,这与Shopee近年大力推广海外仓的战略高度契合。平台希望通过成本杠杆,倒逼卖家从“跨境直邮铺货”转向“海外仓精铺”,既能提升用户体验(缩短物流时效),又能降低平台的跨境运营成本,形成生态正向循环。
四、生死突围:卖家的“四维应对策略”
面对不可逆转的涨价潮,被动承受只会加速淘汰。头部卖家已开始通过“精细化运营”拆解成本压力,以下四大策略具备极强的实操性:
1. 产品组合“大清洗”:砍掉低毛利,聚焦核心款
第一步必须是“利润核算大排查”:将新佣金率、物流藏价、基础设施费等全部纳入成本模型,用ERP工具批量测算所有SKU的实际利润率。对毛利率低于15%的产品,要么通过供应链谈判降价5%-8%,要么直接下架;对毛利率20%以上的核心款,加大广告投放力度,用销量摊薄固定成本。某深圳卖家通过该策略,将SKU数量从500个缩减至120个,反而实现利润增长12%。
2. 定价“微创新”:避开直接涨价雷区
直接提价风险过高,可采用“隐性调价”策略:一是推出“组合套餐”,如将单支口红与卸妆棉捆绑销售,总价提高10%但单SKU价不变;二是“规格升级”,将原50ml的护肤品改为45ml,售价维持不变,变相提升单位利润率;三是利用平台活动“满减对冲”,设置“满200减10”而非直接降价,既保持售价竞争力,又提升客单价。
3. 物流“转仓降本”:抢占海外仓红利
海外仓的成本优势在涨价后愈发凸显。以泰国站点为例,同样一款售价1000泰铢的产品,跨境直邮卖家需支付181.9泰铢佣金,而海外仓卖家仅需117.7泰铢,单单节省64.2泰铢。建议符合条件的卖家立即启动“海外仓备货计划”,优先将周转快、体积小的核心款发往南宁仓或泰国本地仓;暂不具备条件的卖家,可加入“第三方海外仓共享计划”,通过拼仓降低备货成本。
4. 多平台“分流避险”:降低Shopee依赖度
单一平台的风险在涨价潮中被无限放大,布局多平台成为“必修课”。可重点关注两大方向:一是布局Lazada、TikTok Shop等东南亚本土平台,利用其差异化费率政策分散风险——TikTok Shop目前在越南仍维持零佣金政策,可作为引流补充;二是开拓独立站,通过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渠道私域引流,摆脱平台费率束缚,长期实现利润自主掌控。
五、结语:东南亚电商进入“精耕时代”
Shopee的费率上涨,本质上是东南亚电商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型的标志。平台用成本杠杆淘汰粗放型卖家,腾出资源扶持具备供应链优势、运营能力的优质玩家,这未必是坏事。
对于卖家而言,与其抱怨涨价,不如将其视为“运营升级的催化剂”:从依赖低价铺货的“流量思维”,转向依靠产品力、运营力的“利润思维”。正如一位在东南亚深耕5年的卖家所言:“以前是靠平台红利赚钱,现在才是真正靠本事吃饭。” 这场成本风暴过后,能留下来的,终将收获更健康的市场生态与更可持续的利润空间。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