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运旺季(如节假日前夕、电商大促期、生产旺季等)供需矛盾突出,“订不到舱” 是货主和货代普遍面临的难题。解决此问题需结合提前规划与应急技巧,核心思路是 “锁定资源、拓宽渠道、优化方案”,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提前布局:从根源降低 “订不到舱” 风险
旺季订舱的核心是 “抢时间”,临时抱佛脚往往收效甚微,提前规划是最高效的预防手段。
与核心承运人锁定长期资源
若长期有稳定货量,优先与 1-2 家主流航空公司(如国航、汉莎、联邦快递等)签订长期包舱 / 包板协议,明确旺季的舱位预留比例、价格及优先保障条款。这类协议能直接锁定核心运力,避免旺季被 “临时挤舱”。
提前确认出货计划,早提交订舱需求
至少提前 2-4 周(重点航线如中美、中欧线建议提前 1 个月)向货代或航司提交预订舱申请,注明货物大致重量、体积、目的地及最晚出运时间。即使货件尚未完全备好,“占位” 能优先进入航司的舱位分配队列。
绑定优质货代,借力其资源网络
大型货代通常与航司有深度合作,掌握更多预留舱位或 “紧急舱位” 配额。选择有一级货代资质、航线资源丰富的合作伙伴,其能通过内部渠道优先对接航司舱位控管部门,比货主直接订舱更高效。
二、应急订舱技巧:已面临 “订不到舱” 时的破局方法
若提前规划不足,需通过灵活调整策略、拓宽渠道快速抢舱,核心是 “不局限单一方案,主动适配运力”。
1. 拓宽订舱渠道,跳出 “单一依赖”
切换 “非主流” 航司或航线
旺季主流航司(如直达欧美线的航司)舱位紧张时,可转向二三线航司(如部分东南亚航司、中东航司)或中转航线。例如:原本直达洛杉矶的货物,可选择 “国内→仁川 / 法兰克福→洛杉矶” 的中转方案,虽时效略长(通常多 1-3 天),但舱位 Availability 更高。
对接航司 “现场控舱部门”
部分航司的 “临时空舱”(如已订舱货主弃舱、货物重量不足预留量)不会公开释放,需通过货代或直接联系航司的现场操作部 / 舱位管理部,说明货物紧急性(如 “交期临近”“客诉风险”),争取 “补舱” 机会。
利用 “货代互助网络”
若合作货代无舱位,可委托其对接其他货代的 “余舱资源”(部分货代预留舱位可能临时闲置),但需注意额外沟通成本,建议提前与 2-3 家备选货代建立联系。
2. 优化货物方案,提升 “舱位竞争力”
航司旺季优先保障 “高收益货物”(重货、高运价货),可通过调整货物属性或条款增强订舱优先级。
“轻重搭配” 或调整计费重量
纯泡货(体积重量远大于实际重量)航司承载效率低,若有其他重货可搭配出货,整体提升 “单位舱位收益”,更易获得舱位;若单独出货,可与航司协商 “灵活计费”,适当提高运价换取优先保障。
接受 “非最优时效” 条款
主动接受 “晚班机”“次日飞”“中转次数增加” 等非理想时效,或同意 “舱位确认后不可取消 / 变更”(降低航司弃舱风险),这类条款能提升订舱通过率。
简化清关与操作流程
提前准备完整单证(避免因单证问题导致航司拒接),若货物涉及特殊操作(如冷链、危险品),提前与航司确认操作能力并预付操作费,减少航司 “操作顾虑”,间接提升舱位获取概率。
3. 灵活调整运输组合,避免 “单一空运依赖”
若空运舱位彻底无法获取,需快速切换 “替代方案”,避免延误交期。
“空 + 派” 转 “空 + 海” 或 “海空联运”
例如:欧洲线货物可先通过空运到汉堡,再转欧洲内陆卡车派送(比全程空运易订舱);或 “国内海运至新加坡,再转空运至欧洲”,虽总时效比全程空运长 5-7 天,但能解决 “无舱位” 困境。
拆分货物,“分批空运”
若货物总量大,可拆分为 2-3 批,分不同日期、不同航司订舱,降低 “一次性订不到舱” 的风险,同时优先保障核心货物(如交期最早的部分)。
三、关键注意事项
确认舱位 “真实性”
旺季部分货代可能提供 “虚假舱位”(为留住客户临时承诺,实际无法兑现),需要求货代提供航司出具的正式舱位确认单(SO) ,或直接向航司客服核实舱位状态,避免被骗。
预留 “应急缓冲期”
即使舱位确认,旺季可能因天气、流控等导致航班延误,需在订舱时预留 1-2 天 “缓冲时间”,避免因小延误影响最终交期。
明确责任与赔付条款
与货代 / 航司签订订舱协议时,注明 “舱位未按约定确认的赔偿责任”(如延误产生的违约金、额外运输成本等),降低自身损失风险。
总之,旺季订舱的核心是 “提前锁资源、灵活调方案、拓宽备选路”。货主需摒弃 “只盯直达、只盯低价” 的固定思维,通过 “渠道多元化、货物优化、运输组合” 三维发力,最大程度解决 “订不到舱” 的问题。
以上便是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