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8 月 29 日,美国针对价值低于 800 美元小包裹的免税政策正式画上句号,这一延续多年的 “小额豁免” 制度取消后,全球进口包裹无论价值、国别、运输方式,均需缴纳常规税税率。这一政策调整最初剑指 SHEIN、Temu 等中国电商,后扩大至所有国家,中国跨境电商行业面临重大挑战。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数据显示,自 2016 年美国将小额免税最低额度从 200 美元提升至 800 美元后,申请小额包裹关税豁免的包裹数量激增,从 2015 财年的 1.39 亿件跃升至 2024 财年的 13.6 亿件,增长近 10 倍。这一政策曾极大促进全球跨境电商发展,尤其为中国中小卖家开拓美国市场提供便利。大量中国跨境小包,涵盖 3C、服饰鞋包、日用百货、小家电等品类,借助该政策高效进入美国市场。据统计,2024 年美国处理的超 13 亿件最低限度货物中,大部分源自中国跨境电商平台。
此次政策调整,CBP 设置了六个月的过渡期。在此期间,邮政承运商可依包裹原产国,选择为每个包裹缴纳 80 至 200 美元固定税费。外国邮政机构可选择按包裹内容价值征收和处理关税,也可按特朗普政府针对原产国商品实施的 “对等” 关税税率收取固定税款。CBP 发布的指导文件显示,对于英国、欧盟等关税率低于 16% 的国家,包裹固定税费 80 美元;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关税率在 16% 至 25% 之间的国家,固定税费 160 美元;巴西、印度、加拿大以及中国等关税率超 25% 的国家,固定税费高达 200 美元。至 2026 年 2 月 28 日,各国邮政机构须全面转向按包裹价值征收 “从价税”。
白宫行政命令显示,美国对中国小包裹征收的关税,历经多次调整,从 120% 降至 54%,又降至当前 30%。此次政策调整后,中国产品每件暂缴 200 美元固定关税(在固定税费模式下),无疑大幅增加了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美国的成本。以客单价 50 美元的商品为例,若按从价法需缴 15 美元关税,若原本毛利率 30%(利润 15 美元),关税将吞噬全部利润;客单价 200 美元的商品,关税 60 美元,若毛利率 20%(利润 40 美元),则直接转为亏损 20 美元。即便选择特定关税法(过渡期内),中国卖家每件商品也需缴纳 200 美元固定关税,对于低客单价商品而言,成本压力巨大,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美国零售分析师指出,“小额豁免” 结束,很可能推动电商公司销售的众多商品价格上涨。这不仅影响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利润,还可能削弱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冲击依赖中国商品的美国消费者,尤其是习惯通过跨境电商购买高性价比商品的群体。同时,政策调整对物流商也提出新挑战,需重新规划物流线路、调整运营模式,以适应新的海关申报与税费缴纳要求。
面对这一政策变化,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需积极调整策略。一方面,部分企业可能会选择提高产品价格,将部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这需谨慎权衡价格上涨对销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可加强供应链优化,降低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缓解关税增加带来的成本压力。此外,布局海外仓、加强本地化运营也是方向之一,通过提前将货物存储在美国本土仓库,可规避部分关税风险,缩短配送时间,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此次美国终止低价值包裹免关税政策,是全球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变化的缩影。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规模迅速扩张,各国对跨境电商监管与税收政策不断调整完善。此前,欧盟、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已密集调整低价值进口商品监管和税收政策。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需密切关注全球政策动态,提升合规意识,积极适应政策变化,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寻得新的发展机遇。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