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跨境电商新规严管双清包税(跨境电商再迎监管风暴)
2025-08-18 14:32 作者:百运网

  近日,一则消息在跨境电商圈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国家税务总局及财政部于 2025 年 8 月 11 日联合发布的《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出口货物的企业,若未按时办理退(免)税,将视同向境内销售货物,需缴纳增值税。这一规定犹如一记重锤,对长期依赖 “双清包税” 模式的跨境电商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一直以来,“双清包税” 模式在跨境电商领域颇为流行。许多中小卖家为简化物流流程,降低操作成本,往往会选择货代公司提供的 “双清包税” 服务。这种服务涵盖了出口清关以及进口国关税,卖家只需将货物交给货代,支付相关费用,后续事宜便都由货代公司处理。但这种看似便捷的模式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双清包税” 常与 “买单出口” 紧密相连。所谓 “买单出口”,即跨境卖家将货物交付给货代公司后,货代公司或其委托的企业会违法使用 “其他公司” 的报关资质和通关单证进行出口报关。深圳某货代公司负责人张林透露:“不少中小卖家把货物交给我们后,就不再关注后续情况,对于货代公司采用何种方式出口,是否存在‘买单出口’,他们并不知情。” 这种操作不仅导致货物实际出口主体与申报主体不一致,还容易引发一系列风险。

跨境电商,双清包税

  从外汇管理角度来看,“买单出口” 会造成国家异常收汇问题。按照国家外汇制度,出口方应收回相应美金并进行核销。若卖家采用 “买单出口”,美金无法汇到提供核销单的外贸公司,扰乱了外汇秩序。同时,部分跨境卖家通过 “双清包税” 出口货物后,卖货所得外汇除部分汇回国内用于采购货物和维持公司运营外,其余留在境外账户。而汇回国内的部分,也未按照合规收汇流程进入公司账户,而是通过第三方工具私自结汇,这无疑存在极大的金融与税务风险,可能面临银行对资金来源的审查,或引发税务稽查,面临补税甚至罚款。

  如今,《增值税法实施条例》的新规对 “双清包税” 模式形成了强力约束。新规要求出口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退税申报,即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 “次月起至次年 4 月 30 日前” 的出口退(免)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并按规定完成收汇。否则,将视同内销缴纳增值税。此外,新规还明确了委托出口的责任,以委托方式出口货物,由委托方办理退(免)税、免征增值税或者缴纳增值税;未办理相关手续的,由出口货物境内发货人办理退(免)税。这意味着,若货代公司未按要求办理退税手续,或者存在 “买单出口” 等违规行为,境内发货人将直接面临税务稽查和补缴税款的风险。

  除了国内政策的收紧,国外也在加强对跨境电商进口的监管。以英国为例,亚马逊从 2019 年就要求欧洲卖家在产品入仓的 240 天内提供 IEN 编码(Import Entry Number,进口条目编号),2024 年更是加大执行力度,对未提供 IEN 编码且无正当理由的卖家,限制其商品销售权限,甚至通知英国海关当局。这一举措使得通过 “双清包税” 进入英国的商品面临困境,因为此类商品往往无法提供合规的 IEN 编码。

  在全球合规化趋势下,跨境电商卖家必须重新审视 “双清包税” 模式的风险。若继续依赖这种存在诸多隐患的模式,不仅可能面临补税、罚款,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卖家应尽快调整经营策略,走向合规之路。一方面,要选择具备 IOR(进口商登记)资质的正规物流商,如实申报货值,依法缴纳税款;另一方面,需提前注册目标市场所需的税号,如美国 EIN 税号、欧盟 VAT 及 EORI 号等,并建立独立关税缴纳账户,提前布局相关产品认证,如美国 CPC、欧盟 CE 认证等。

  此次跨境电商新规的出台,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短期内会给部分习惯 “双清包税” 模式的卖家带来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它将促使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合规经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

每日推荐
阅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