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国际海运法规文件包:ISPS说了哪些规则?
2025-05-15 09:48 作者:百运网

当货物跨越国界时,ISPS(国际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如同海运行业的"安全基因",通过系统性规则设计防范海上安全威胁。

这套规则既非简单的检查清单,也不是孤立的技术标准,而是重构了全球海运安全的底层逻辑。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ISPS规则的双层架构逻辑

ISPS规则由强制性的Part A与指导性的Part B构成,形成"骨骼+脉络"的复合体系。

Part A明确三大核心义务:船舶需配备经认证的《船舶保安计划》(SSP),港口设施须制定《港口设施保安计划》(PFSP),所有国际航行船舶必须持有《国际船舶保安证书》(ISSC)。

这些文件需由认可保安组织(RSO)审核批准,且每5年需重新认证。  

Part B的指导性条款则聚焦动态风险应对。

当保安等级提升至2级时,船舶需在抵港前24小时向港口提交《保安声明》,详细说明货物装载位置、监控设备状态及人员登轮管控措施。

港口设施则需启动双岗查验机制,对进出车辆进行X光扫描与人工开箱交叉验证。

这种架构既保证基础规范的统一性,又为不同区域保留风险应对的弹性空间。  

国际海运

规则落地的三大实施机制

船舶保安计划(SSP)是ISPS的核心执行文件,其内容需涵盖船舶风险评估、岗位职责划分、应急响应流程等18项要素。

例如,针对东南亚海盗高发区域,SSP需明确夜间航行时甲板照明强度不低于500勒克斯,并配备热成像监控设备。

港口设施则需每3年开展一次全面安保评估,重点排查货物暂存区、引航员通道等高风险节点,评估报告需经RSO审核后提交海事主管部门备案。  

保安等级动态调整机制是另一关键创新。

当地区安全形势变化时,船舶与港口需在4小时内完成三级响应切换:1级常态下实行电子围栏监控;2级加强时启动双人巡检制度;3级紧急状态下实施武装警卫随船。

这种分级响应既避免资源浪费,又能快速应对突发威胁。  

说到最后

ISPS规则的本质是海运安全的风险控制算法。从文件体系的强制约束到动态响应的智能分级,每个环节都在构建全球海运的"免疫系统"。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  

本文内容基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XI-2章、印尼第31/2021号政府条例及行业技术白皮书整理,具体执行标准请以各国海事主管部门最新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