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国际海运危险品瞒报后果:罚款、退运、黑名单风险
2025-04-16 17:00 作者:百运网

国际海运危险品瞒报行为如同一颗定时炸弹,轻则触发海关扣押退运,重则引发船公司的天价罚单,甚至导致企业被列入行业黑名单。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强制退运:从海关截获到供应链断裂的连锁反应  

退运不仅是货物物理层面的拦截,更意味着供应链的全面中断。

2022年2月,深圳皇岗海关查获1028个未提供《出境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单》的快充移动电源,因锂电池容量超100瓦时,整批货物被强制退运,导致企业损失清关费、滞港费及海外客户违约金超50万元。

更隐蔽的风险在于退运后的法律追溯:2025年澳大利亚海关对一批含穿山甲鳞片的中药材实施退运后,仍对涉事企业追缴10万澳元生态赔偿金,因其违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退运流程中,企业还需承担货物在保税区的仓储翻新成本。  

国际海运

行业黑名单:从承运人封杀到跨境贸易权丧失  

黑名单机制已从单一船公司内部惩戒升级为全行业联合封杀。

2023年美森轮船通过第三方验货发现8家物流仓库存在锂电池瞒报,直接暂停其订舱权限,并通过航运联盟数据共享将该名单同步至马士基、达飞等主要船公司。

更严峻的是,中国海事局自2024年起将瞒报企业纳入“港口共同体”联合惩戒系统,涉事企业不仅无法通过海关AEO认证,其关联公司出口退税资质也将被冻结。

黑名单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某货代因2022年协助瞒报烟花爆竹被刑事立案后,其母公司所有跨境电商平台的VAT税号均被欧盟海关标记为高风险,导致清关延误率提升至70%。  

说到最后

危险品瞒报的代价已从单一罚款演变为“经济处罚-供应链中断-商业信誉崩塌”的三重绞杀。企业需尤其关注IMDG规则中“未列明但具有危险特性”货物的判定标准。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