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规模突破4万亿元(荣登我国外贸第一城)
2025-02-18 13:52 作者:百运网

  据深圳海关统计,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规模突破4万亿元(以人民币计价,下同),登上我国外贸“第一城”位置。近年来,在逆全球化冲击下,深圳外贸仍保持较高增势且结构不断优化,不仅是稳住深圳经济大盘的基石,也成为湾区乃至全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撑。贸易多元化优势推动深圳外贸良好势头,并在引领湾区经济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示范作用。主要关注点如下:

国际贸易

  第一,深圳稳外贸取得实质成效。长期以来,外贸是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高地和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深圳不仅出口总额连续32年蝉联全国各城市第一,进出口总额也在2024年晋升全国首位。2024年全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规模达4.5万亿,同比增长16.4%。其中,进口1.69万亿,增长19.6%;出口2.81万亿,增长14.6%;进出口存量规模占全省约1/2及全国约1/10,增量规模占全省78%及全国30%。外贸高速增长的背后彰显了深圳在外贸政策、创新和服务等多方面推动的成效。一是政策支持上,2024年深圳商务局颁布了稳外贸“24条”及金融支持外贸发展等政策措施,联合海关、财政、税务、外汇和金融等部门,从促进产业贸易联动、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内外供需高效对接、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举措。二是产业带动上,以计算机、通信制造为代表的高新制造产业链带动“新老三样”产品全面增长。2024年深圳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占比高达71%。其中,手机、电脑、家电等“老三样”增长超6.8%;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增长超11.5%。三是企业结构上,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占比超七成,同比增长24.2%,增速快于整体7.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深圳外贸增长主要动力。四是市场拓展上,在稳定欧美等传统市场出口的基础上,深圳出口东南亚、中东、中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其中,东盟成为深圳最大贸易伙伴,增长达22.3%。五是在新业态上,跨境电商表现优异,2024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0%。目前在深跨境电商企业超15万家,全国占比高达50%。六是贸易服务上,深圳通过远赴海外“敲门招商”及在深举办国际重磅展览主动争揽贸易机会;通过推动单一窗口建设简化申报、检测流程;通过率先实施集约审单、审单快放改革,实现跨境电商包裹自动放行。展望未来,虽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或对我国2025年外贸尤其是出口表现造成一定影响,但在稳外贸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支持下,深圳有望继续保持外贸业务良好发展势头。

  第二,深圳在助力大湾区外贸和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第6年,2019-2024年间湾区内地9市外贸进出口总规模突破43万亿元,其中,2024年总规模达8.75万亿,全国占比近20%,同比增长10.1%,高出全国增速5.1个百分点。这其中,深圳在湾区外贸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体现在外贸总值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核心枢纽作用,与湾区其他城市实现了协同发展。首先,深圳通过与湾区城市产业协同,不断提升“湾区造”产品整体竞争力。近年来,深圳凭借完备的高新制造产业优势,依托“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深圳都市圈、深港双城都市圈等建设契机,切实推动与湾区尤其是周边城市形成优势互补、梯次配套的产业体系,携手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增强了湾区出口产品的国际吸引力。例如:深圳、惠州在临深片区合力打造深惠协同发展区,按“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及“坪地-清溪-新圩”两大产业组团,协力发展高端制造和绿色低碳产业,共同争揽全球订单。其次,深圳发挥全球物流枢纽作用,助力湾区产品更好“走出去”。作为全球最大单体集装箱码头之一,深圳盐田港承担着广东超1/3外贸进出口量,国际班轮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深圳机场国际货运航线通航点达到38个;中欧班列(深圳)通达欧亚44个国家;TIR直达国际跨境公路新开通深圳至中亚两条货运线路。深圳凭借遍及全球的贸易交通网络,助力湾区产品更好走向世界各地。最后,深圳通过多式联运、一次通关,助力湾区贸易降本增效。深圳倡导的“海空港畅流计划”“大湾区组合港” 覆盖湾区内地9市并延伸至粤西地区,实现了深圳港国际航线资源与沿珠江内河码头的制造业货源优势互补,不同海关信息互认,在企业当地即可办理报关、通关查验手续,实现湾区港口间一体化运作,大幅压缩出口港集装箱堆存时间及提升周转效能。例如:来自中山的家电通过“组合港”模式,在中山港完成“一站式”报关和查验后,通过珠江口驳船调拨至深圳蛇口、盐田等港口,并直接换装国际远洋大船,最终从深圳出口到海外。随着深圳进一步加强与湾区城市在规划、产业、交通、生活等一体化协作,将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为湾区在全球化竞争中注入新动能。

  第三,银行业需更好助力大湾区外贸多元化发展。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稳外贸已成为2025年我国经济的重要工作任务。银行等金融机构可积极把握深圳外贸新业态、“新三样”等快速发展窗口期,加强政银合作,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外贸企业扬帆出海。一是加大对外贸进出口信贷支持。针对大型企业如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整车出口等,商业银行可与政策性银行及出口信保合作,向企业提供出口买方信贷、福费廷、融资租赁等金融支持;对于普惠类外贸企业,可整合工商、司法、税务数据,提升线上授信及融资服务能力;对于供应链企业,可提供票据、信用证、保函、保理及订单融资等1+N金融支持。二是优化外贸企业跨境结算服务。针对企业跨境收支需求,运用全球网络做好贸易收支便利化服务;针对汇率风险和保值需求,可通过即远掉、期权等产品为企业提供不同场景下防范汇率风险方案;同时还可积极推进外贸新政落地实施,推动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提质增效。三是加强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服务。针对跨境电商、海外直播等新业态客群,可涵盖从采购、交易、物流到支付全链条,打造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提供账户开立、备货融资、海外收款、信用保险,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服务。针对组团出海拓市场抢订单企业,可寻求“政府补贴+银行融资+出口保险”模式,为“走出去”企业制定跨境金融服务及人民币服务方案,并提供跨境融资、资金汇划、汇率保值、投资咨询等服务。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

阅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