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运市场风云变幻之际,马士基在亚洲区内航线的运力布局正发生着重大变革。根据 Alphaliner 的最新统计数据,过去 12 个月堪称马士基在亚洲区内航线的 “运力扩张期”,其运力投放大幅增加了 100000TEU。截至 2025 年 8 月,马士基在该市场的运力已攀升至 29.8 万 TEU,与之前相比,同比增长达到了惊人的 52%,这一增长速度在行业内十分瞩目。
马士基运力的迅猛增长并非孤立现象。同属 “双子星” 联盟的赫伯罗特,在亚洲区内航线的运力增长同样呈现爆发式态势。在一年的时间里,赫伯罗特的运力几乎翻了一番,增幅高达 97%。Alphaliner 在最新的市场周报中深入剖析了这一现象,指出 “双子星” 联盟的组建是推动这两大巨头运力大幅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轴辐式航线网络,联盟促使他们在亚洲运营更多的区域支线。这种战略布局的调整,旨在通过优化航线网络,提升货物运输的效率和覆盖范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目前,亚洲区内航线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且竞争激烈的态势。从整体运力规模来看,市场总运力约为 240 万 TEU。在众多航运公司中,中远海运以 30 万 TEU 的运力规模,暂时位居运力榜首位。尽管马士基目前在运力数值上稍落后于中远海运,但考虑到其迅猛的增长速度,二者之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而赫伯罗特等其他航运公司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充满变数。
从市场潜力和货运需求角度分析,亚洲区内航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据 Alphaliner 估算,该航线的年货运量已超 6000 万 TEU,远超跨太平洋航线的 2500 万 - 3000 万 TEU 以及亚欧航线的 2400 万 - 2600 万 TEU。并且,亚洲区内航线的货运需求仍在持续上扬。随着东盟整体 GDP 增速预计持续超越全球平均水平,其经济的蓬勃发展将带动更多的贸易往来,从而增加对航运运力的需求。印度近年来在制造业和消费领域迅速崛起,正逐步成为重要的制造与消费中心,这无疑为亚洲区内航运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从单纯的出口大国逐渐向进出口并重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变过程中,无论是原材料进口还是制成品出口,都为亚洲区内航线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与此同时,众多企业实施 “中国 + 1” 的制造战略,将生产逐步分散至越南、印度、印尼和泰国等国家。这种产业转移趋势重塑了亚洲地区的贸易版图,各新兴制造业国家之间以及与其他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不断增加,进而促使市场运输需求持续攀升。有分析师基于当前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十年内,亚洲区内航线市场货量有望达到 8000 万 TEU。
从运费层面观察,在跨太平洋航线、亚欧航线等传统主干航线运费表现疲软的当下,亚洲区内航线运费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良好势头。克拉克森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亚洲区内航线运价指数同比上涨 11.43%。英国航运数据服务机构 Container Trade Statistics 的统计结果也表明,2025 年以来,亚洲区内航线实际运费同比增长幅度在 15%-25% 之间。运费的稳定增长不仅反映出市场对运力的强劲需求,也为航运公司在该区域的运力投入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
马士基等航运巨头在亚洲区内航线大规模增加运力,势必会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巨头企业加码这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班轮巨头凭借在航线网络、单位成本、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无疑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各市场参与方需要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例如,中小企业可以专注于特定的细分市场,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或者通过优化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以价格优势吸引客户。只有打造出难以替代的经营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从容应对巨头企业带来的挑战,共同推动亚洲区内航运市场朝着更加多元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