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跨境电商平台Temu、Shein战略转向(美国关税压力下,澳洲市场成新战场)
2025-08-01 16:09 作者:百运网

  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加征的关税从 2025 年的 10% 逐步攀升至 34%,并取消 800 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关税豁免政策,这直接冲击了 Temu 和 Shein 依赖的 “中国供应链 + 跨境直邮” 商业模式。以 Shein 为例,其美国市场贡献约 50% 营收,而中国供应链占比超 80%,关税成本叠加空运费用,导致其 3 美元的运动鞋成本激增至 6.5 美元。在此压力下,两家平台加速战略调整,将澳洲市场作为突围重点,形成 “关税避险 + 本土化运营” 的双重策略。

Temu、Shein,关税

  一、澳洲市场的战略价值重构

  政策红利与市场潜力

  澳大利亚电商市场正处于爆发期,2025 年规模预计达 436.1 亿美元,年增长率 21.87%,其中时尚品类占比 22%,成为最大消费领域。更关键的是,中澳自贸协定使 98.5% 商品享受零关税准入,且澳洲对进口商品征收的 GST(商品服务税)可通过本地服务商代缴,合规成本降低 47%。这一政策优势使 Temu 和 Shein 能维持 “中国供应链 + 澳洲仓” 模式,规避美国关税压力。

  消费行为的结构性变化

  澳洲消费者对跨境商品需求旺盛,93% 的消费者有跨境网购经历,Z 世代和千禧一代占比超 60%。他们对价格敏感度高,且偏好 “先买后付”(BNPL)等灵活支付方式,Temu 支持 Afterpay 后支付成功率提升 20%,Shein 则通过 TikTok 挑战赛等社交裂变吸引年轻用户,其澳洲站独立访问量 2024 年增长 72%。

  竞争格局的错位机遇

  尽管亚马逊占据 35% 市场份额,但其以 3C 和家居为主,时尚品类缺乏竞争力。Temu 和 Shein 凭借 “极致低价 + 超快上新” 快速切入市场,2025 年合计占据近 20% 份额。例如,Temu 通过 “本地卖家计划” 引入澳洲本土品牌,结合悉尼仓的 “前置备货” 模式,实现东海岸城市 2-3 日达,直接对标亚马逊 Prime 服务。

  二、战略落地的三大核心举措

  供应链的区域化重构

  中澳联动模式:Temu 将 30% 的高周转商品(如 T 恤、手机壳)保留在中国生产,通过海运提前备货至悉尼仓,关税成本通过 “动态定价算法” 分摊至爆款;Shein 则将 40% 的基础款转移至越南生产,但 70% 面料仍需从中国进口,导致综合成本较中国高 15%。

  本土化生产试探:Temu 在澳洲测试 “本地制造专区”,为符合澳洲制造标准的商品提供流量倾斜;Shein 则在越南投资 15 公顷工业用地建仓,计划将 30%-40% 订单转移至此,但越南供应链响应速度仅为中国的 70%。

  运营策略的深度本土化

  价格体系调整:Temu 通过 “半托管” 模式将关税成本转嫁给卖家,平台仅抽取佣金,毛利率维持 70% 以上;Shein 则将部分商品价格从 10 美元提至 15 美元,但仍比亚马逊同类产品低 60%。

  支付与物流优化:Temu 集成 ShipStation 配送服务,结合 DHL 的清关能力,物流成本降低 20%;Shein 引入 “0 关税专线”,通过大宗运输降低单件物流成本。

  流量获取的社交化创新

  内容营销矩阵:Temu 在 TikTok 发起 “#TemuHaul” 挑战,邀请澳洲网红展示开箱体验,单条视频播放量超 500 万次;Shein 则与本地 KOL 合作,在 Instagram 推出 “每日穿搭” 话题,转化率提升 35%。

  用户裂变机制:Temu 的 “拼团返现” 策略使新用户获取成本降至 2 美元,复购率达 80%;Shein 通过 “老带新” 奖励,将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提升至 180 美元。

  三、市场争夺的关键博弈点

  与亚马逊的正面竞争

  亚马逊通过 Prime 会员体系(790 万用户)构建护城河,但 Temu 和 Shein 以 “低价 + 社交裂变” 破局。例如,Temu 的 “超级碗” 广告投放使澳洲站下载量跃居榜首,其月活跃用户达 166 万,超过 Shein 的 111 万。两家平台还通过 “非对称竞争” 切入亚马逊薄弱环节:Temu 主攻家居和电子产品,价格仅为亚马逊的 1/3;Shein 则以每周 5000 款新品的速度,挤压 Zara 等快时尚品牌的市场空间。

  对本地零售业的冲击

  澳洲本土零售商如 Myer 和 Catch 遭遇重创。Myer 上一财年营收 32.6 亿美元,但 Temu 和 Shein 的崛起促使其寻求与 Premier Investments 合并;Catch 因无法竞争于 2025 年关闭,母公司 Wesfarmers 承认 “难以抗衡海外平台的价格优势”。这种冲击倒逼本地企业转型,如 Lovisa 等品牌开始入驻 Temu 平台,借助其流量反哺线下门店。

  供应链转移的成本悖论

  尽管越南人力成本比中国低 15%-20%,但电力短缺、罢工频发导致生产效率仅为中国的 70%-80%,且 70% 面料依赖中国进口。例如,Shein 在越南生产的服装,原材料成本增加 12.5%,关税成本增加 5%,综合成本反而高于中国。因此,两家平台采取 “风险对冲” 策略:中国保留核心设计和爆款生产,越南承接标准化基础款,形成 “双轨制” 供应链。

  四、未来挑战与战略演进

  合规风险的持续升级

  欧盟已对 Shein 启动《数字服务法案》调查,而澳洲紧随其后加强数据隐私监管,要求平台明确用户数据使用权限,违规罚款可达年营业额的 4%。此外,澳洲政府计划 2026 年对跨境小包征收固定手续费,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供应链的地缘政治风险

  美国若对华加征 60% 关税,Shein 需在 6 个月内将 40% 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但越南政府严查转口贸易,要求原产地证明和运输文件,违规者面临重罚。这种 “不可能三角”(成本、速度、安全)迫使平台探索土耳其、墨西哥等新节点,构建 “多中心供应网络”。

  消费者认知的动态平衡

  尽管 Temu 和 Shein 的复购率分别达 80% 和 76%,但关税导致的价格上涨已引发部分消费者不满。Shein 通过 “可持续时尚” 标签(如使用再生材料)提升品牌溢价,其澳洲市场利润从 2023 年的 450 万美元增至 2024 年的 1520 万美元;Temu 则推出 “本地制造专区”,试图扭转 “廉价低质” 的刻板印象。

  在这场跨境电商的地缘战略博弈中,Temu 和 Shein 通过 “关税避险 + 本土化运营” 的组合策略,在澳洲市场初步建立竞争优势。然而,如何平衡供应链效率与合规成本、提升品牌溢价与维持价格优势,将是其长期制胜的关键。随着欧盟和美国监管趋严,澳洲可能成为全球电商规则重构的试验场,而中国平台的应对策略或将重塑行业竞争范式。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的服务需求,建议您先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获取定制方案。百运网提供了免费的智能实时比价服务,助您节省更多的物流成本。

每日推荐
阅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