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格雷厄姆抛出惊人言论:若中国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能源贸易,将面临高达500%的关税制裁。这一极端威胁,本质上是美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用霸权思维干涉他国正常贸易的典型表现。

中俄能源合作基于双方共同利益,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法准则,是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与第三方无关。

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逼迫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选边站队,不仅违背国际贸易基本准则,更暴露了其动辄以“制裁”“威胁”维系霸权的惯用伎俩。
回顾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的结果清晰可见:美国消费者为进口商品支付了更高成本,企业供应链被迫重构,多个行业遭受损失。据美国商务部数据,仅2019年,关税就导致美国企业成本增加约460亿美元,家庭年均负担加重1277美元。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侵删。
如今,美国再提500%关税威胁,显然低估了全球产业链的紧密联系。中国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电子、机械、新能源等领域占据供应链关键位置。若实施极端关税,不仅会冲击中美企业,更将引发全球供应链动荡,最终反噬美国自身经济复苏进程。

针对美方威胁,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7月15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态,释放三大关键信号:
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美国以国内法干涉他国正常贸易,是对多边贸易体系的公然践踏。
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休戚与共,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乌克兰危机,呼吁各方多做劝和促谈的事,而非火上浇油。
美国的关税威胁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其应对复杂国际问题的能力短板。在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的今天,动辄以“制裁”“关税”施压,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分裂与对抗。
中方的立场清晰且一贯:尊重各国主权,遵守国际规则,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这既是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应对全球挑战的有效路径。
未来,国际社会更需要摒弃零和思维,共同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毕竟,在相互依存的时代,合作才是破解难题的钥匙,共赢才是人类发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