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6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经中欧双方商定,中方与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这一决定标志着中欧立法机构交往在经历数年波折后全面重启,对中欧关系乃至全球格局都有着深远影响。
背景
2021 年,欧盟以所谓 “新疆人权问题” 为由,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中国随即采取反制措施,对相关欧洲议会议员及委员会实施制裁,自此中欧立法机构对话的大门被迫关闭。2023 年 4 月,欧洲议会进一步升级限制措施,规定凡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单的议员不得与中国人大代表会晤,官方代表团访华亦受阻,双方在诸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原因
国际格局变化:当前,国际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与地缘冲突不断叠加,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构压力。中欧作为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均面临美国战略挤压。美国推行的一系列单边政策,损害了中欧各自利益,也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中欧双方意识到加强合作是对冲外部风险、维护自身利益的关键选项。
共同利益驱动:在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全球化等议题上,中欧立场高度一致。双方都深知多边主义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有效途径,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同时,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的加剧,也要求中欧在多边框架下深化协作。
意义
打破外交僵局:2021 年欧洲议会对中国单方面制裁后,双方交往受限,政治沟通不畅,双边关系陷入僵局。此次取消限制,为双方打破外交僵局创造了条件,有望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重回友好合作的正轨。
增进政治互信:限制取消后,双方议员和官员能更自由地交流,直接表达想法和关切,有助于减少误解,增进了解,使双方在政治上重新建立信任,为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开展合作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促进经贸合作:中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在新能源、数字技术等前沿领域,双方企业合作紧密。取消限制有望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重启,为双方投资合作带来新机遇。
稳定市场预期:取消限制为欧洲企业和各界吃下 “定心丸”,有利于营造稳定的政治环境,促进中欧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更加顺利,增强企业投资和贸易的信心,推动双方经济的共同发展。
加强人文交流:议会交往的全面恢复将为中欧民间交流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促进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欧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民意基础。
推动全球治理合作: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中欧可加强协调,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