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中东和非洲正成为国际海运的重要增长极。而这两个区域的清关政策差异显著,港口拥堵状况也呈现截然不同的特征,直接影响物流成本与时效。
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东地区清关政策与港口效率解析
中东市场的清关以高标准化和强监管为特征,沙特自2025年起全面实施SABER认证体系,要求所有货物在装运前必须取得PC(产品符合性证书)和SC(装运符合性证书),且不接受到港后补办,违者将面临货物滞留或退运风险。阿联酋则实行"统一海关法规",要求商业发票、原产地证等文件必须附阿拉伯语翻译,电子产品需额外提供GCC认证。
DHL等快递公司在中东五国(沙特、科威特等)清关时强制要求12位海关编码,前6位为国际通用码,后6位需匹配各国细分规则,编码错误将导致平均3-5个工作日的延误。
港口方面,阿曼的塞拉莱港凭借17米深水泊位和全自动化设备,船舶周转效率位居区域前列,2023年全球港口绩效指数排名第二;而沙特吉达港虽能停靠16000TEU船舶,但因堆场管理系统落后,平均移箱效率仅为每小时124次,仅为新加坡港的40%
非洲清关痛点与港口拥堵现状
非洲的清关环境呈现两极分化,南非要求进口商必须提前备案(IOR资质),且单票货值超100美元即需正式报关,文件审核周期长达5-7天;尼日利亚拉各斯港则因海关仅工作日办公且每日实际作业时间不足6小时,货场占用率长期高达95%。
港口拥堵方面,南非德班港受基础设施老化影响,2024年平均等待时间达2.3天,船舶锚泊延误最长达28天,冷库容量不足导致生鲜货物日均损失达980万兰特。相比之下,阿尔及利亚通过实施24小时运营改革,将阿尔及尔港的集装箱周转时间压缩至48小时内,2025年新增的哈姆达尼亚深水港更将配备智能集装箱跟踪系统。
红海危机促使好望角航线船舶增加85%,但南非港口因装卸设备短缺未能承接增量货源,反而使纳米比亚的沃尔维斯湾港等替代港口吞吐量增长30%。
说到最后
中东与非洲市场的物流效率差异本质上是政策透明度与基础设施代际差距的体现。企业需根据货物特性选择专线,高值易腐品建议经阿曼塞拉莱港中转,大宗散货则可考虑阿尔及利亚的昼夜作业港口。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
本文所述政策及数据均基于公开资料整理,具体执行需以目的国海关及港口最新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