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电商领域,国际海运成本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牵动着卖家的神经。近期,全球物流价格持续上涨,“一舱难求” 的现象再度上演,海运成本的波动愈发频繁且剧烈,严重挤压着卖家的利润空间。面对这一棘手难题,跨境卖家必须积极探寻有效的控价技巧,方能在这场成本博弈中站稳脚跟。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供需失衡:海运成本波动的核心症结
海运价格波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其中供需失衡堪称核心原因。塞港问题、疫情防控、地缘政治危机等诸多状况,严重阻碍了集装箱的周转效率。例如,某次重要航道上的 “堵船” 事件,使得大量船只滞留,货物运输受阻,舱位供不应求,价格自然而然地大幅上扬。加之全球经济形势的起伏不定,不同时期市场对货物的需求波动明显,进一步加剧了海运市场供需关系的紧张程度。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海运成本的不稳定成为跨境卖家不得不直面的新常态,短期内甚至还有继续攀升的可能性。
跨境卖家应对之策
提前规划与库存管理:掌握节奏,抢占先机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物流环境中,提前规划与合理的库存管理,无疑是跨境卖家应对海运成本波动的关键之举。对于依赖亚马逊 FBA、Temu、TikTok Shop 等平台的卖家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以美国市场为例,感恩节和圣诞节前夕是销售旺季,卖家若能提前谋划,在 9 月之前就将货物发往海外仓,便可巧妙避开价格高峰期,有效降低海运成本。
在备货模式上,卖家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对于资金实力雄厚、销售规模较大的卖家,可以加大备货量,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单位运输成本;而中小卖家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承担大批量备货的压力,则可采用分批次运输、多渠道组合的方式,如将海运与空运相结合,根据产品的销售预期和紧急程度,合理安排运输方式,既能确保货物及时供应,又能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
多渠道物流组合:分散风险,灵活应对
过度依赖单一物流渠道,无疑会让跨境卖家在海运成本波动的浪潮中暴露于巨大风险之下。因此,构建多渠道物流组合体系,成为卖家规避风险、稳定物流成本的明智之选。
空运与海运各具优势,在时效性要求极高的情况下,空运能够快速将货物送达目的地,满足紧急补货需求;而对于那些低价值、重量大的商品,海运则凭借其较低的单位运输成本成为首选。此外,中欧班列近年来也逐渐崭露头角,对于出口欧洲的卖家来说,它是一个性价比颇高的选择。尽管目前中欧班列也面临查验时间延长等问题,但整体时效相对稳定,价格相较于空运更为低廉。
海外仓直发同样不容忽视。将商品提前存储在海外仓,不仅能显著缩短运输时间,提升客户购物体验,还能有效节省头程物流成本。卖家可以根据不同市场的销售数据和趋势,合理分配货物至各个海外仓,实现就近发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锁定长期协议价格:稳定成本,安心经营
对于出货量较大、业务较为稳定的跨境卖家而言,与船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锁定运价,不失为应对海运成本波动的一大利器。数据显示,当前已有约 60% 的集装箱企业选择签订长期协议,且这一比例在未来还将持续上升。
在与物流服务商协商合作时,卖家务必争取在物流合同中加入价格锁定条款,明确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无论市场运价如何波动,双方均按照既定价格执行,避免因突发事件导致的费用额外增加。此外,卖家还可以联合其他卖家组成联盟,通过拼箱或集运的方式,共同分摊物流成本,增强在物流市场中的议价能力。
优化产品选择与包装:挖掘潜力,降低成本
除了从物流环节直接入手,跨境卖家还可通过优化产品选择和包装方式,间接降低海运成本。
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至关重要。对于低利润、高体积的商品,海运成本的上涨可能会使其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亏损;而高附加值、小体积的商品则能更好地抵御物流成本增加带来的冲击。因此,卖家应深入分析市场需求,逐步优化产品结构,减少对低价值商品的依赖,加大对高利润、高需求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同时,合理调整定价策略,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价值塑造,将部分物流成本巧妙地转移至消费者端。
包装优化同样大有可为。在保证产品安全运输的前提下,卖家应尽可能减少多余包装材料的使用,选用轻质、环保的填充物,优化产品的货运空间利用率,降低包装体积和重量。此外,针对特定产品设计定制化包装,既能有效保护产品,又能充分利用集装箱空间,避免因包装不合理导致的运费浪费。
国际海运成本的波动虽然给跨境卖家带来了严峻挑战,但通过提前规划与库存管理、多渠道物流组合、锁定长期协议价格以及优化产品选择与包装这 4 个关键控价技巧,卖家完全能够在这场成本攻坚战中化被动为主动,降低物流成本,稳定利润空间,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