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卖家在国际空运中遭遇货物损坏或丢失时,能否顺利理赔直接影响成本控制。以下从索赔前提、责任划分、流程步骤、关键证据、常见陷阱五个维度,提供可落地的索赔指南,帮助卖家高效追回损失。
一、索赔前提:明确 “可索赔” 的核心条件
并非所有货物问题都能索赔,需满足以下基础条件,避免无效操作:
时效要求:
货物丢失:自货物应当交付之日起21 天内提出(部分航司如 UPS 要求 14 天内);
货物损坏:自签收之日起7 天内提出(部分国家如欧盟延长至 14 天,以当地法规为准)。
超过时效将直接丧失索赔权,建议在运单背面标注 “索赔时效提醒”。
责任界定:
需证明损坏 / 丢失是运输环节导致(如航空运输中的挤压、分拣失误),而非以下情况:
货物自身特性(如易碎品未做特殊包装导致的自然破损);
不可抗力(地震、战争等航司免责条款中列明的情形);
收件人签收时未验货(无破损记录视为 “完好签收”)。
三、完整索赔流程:从证据收集到获赔的 7 个步骤
步骤 1: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关键!直接影响成败)
货物丢失:
索要货代的 “入仓证明” 和航空公司的 “货物追踪记录”(证明货物已交给航司);
要求航司出具 “货物未装机 / 未到达证明”(需盖章)。
货物损坏:
收件人签收时拍摄360 度视频(含运单号、包装全貌、破损细节、内件状态);
保留所有原始包装(海关或航司可能要求查验)。
步骤 2:确定索赔对象并提交书面申请
向责任方提交正式索赔函(需盖章),包含:
运单号、货物信息(品名、数量、价值);
损坏 / 丢失的具体描述(附证据清单);
索赔金额(含货物成本、运费、税费等)及计算依据。
注意:通过货代索赔时,需同时要求其提供与航司的对接记录(避免货代拖延)。
步骤 3:配合责任方调查
航司或代理可能要求补充材料:
商业发票(证明货物实际价值);
装箱单(核对数量);
破损货物的残值评估(部分情况需退回货物)。
响应时限:收到补充通知后48 小时内提交,避免因超时被拒赔。
步骤 4:协商赔偿金额
未保价货物:航司通常按 “国际航空运输公约”(如《华沙公约》)赔偿,标准为每公斤 20 美元(无论货物实际价值);
已保价货物:按保价金额赔偿(但不超过货物实际价值,保价费通常为货值的 0.5%-3%);
协商技巧:若实际损失远高于标准赔偿,可提供采购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明货值,争取按实际价值赔付(成功率约 30%,需多次沟通)。
步骤 5:签订赔偿协议
确认赔偿金额后,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赔付方式和到账时间),避免口头承诺失效;
注意条款中是否有 “放弃进一步索赔权” 的表述,按需修改(如仅赔付部分损失时)。
步骤 6:跟踪赔付进度
约定到账时间(通常为协议签订后 7-15 天),逾期未到账需发 “催款函”(可通过律师函增强效力);
若责任方推诿,向其监管机构投诉(如中国航司可投诉至民航局,国际航司可投诉至 IATA)。
步骤 7:处理残值与税务
破损货物若退回,需计算退运成本(可能高于货物残值,可协商 “放弃货物所有权” 抵扣部分赔偿);
获赔金额需按税法规定申报(部分国家视为 “营业外收入”,需缴纳税费)。
五、避坑指南:卖家常犯的 3 个索赔错误
“保价越高越好”:
误区:认为保价金额高于实际货值能多赔。
风险:航司会核查实际货值,超额保价部分无效,还可能因 “申报不实” 拒赔。
正确做法:保价金额 = 货物采购价 + 运费 + 税费(不超过实际成本)。
“签收后再验货”:
误区:收件人先签收再开箱,发现破损后索赔。
风险:无 “破损拒签” 记录,航司可能认定 “签收时完好”,拒赔率超 80%。
正确做法:要求收件人 “先验货再签收”,破损时立即拍照并在 POD 上注明 “货物破损”。
“依赖货代全权处理”:
误区:将索赔事宜全部交给货代,不直接对接航司。
风险:部分货代因自身责任(如包装失误)会隐瞒证据,拖延索赔。
正确做法:同步获取航司联系方式,定期直接跟进索赔进度。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的服务需求,建议您先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获取定制方案。百运网提供了免费的智能实时比价服务,助您节省更多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