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国际货代多式联运方案:海运+铁路组合降本20%的实操案例
2025-05-04 15:00 作者:百运网

国际货代多式联运的核心挑战在于“运输方式的无缝切换”——从海运集装箱的港口堆存周期到铁路场站的空箱调拨效率,每个节点的衔接精度直接影响成本压缩空间。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案设计:节点效能与规则穿透的双重优化  

海运与铁路的联运降本关键在于港口与铁路场站的物理嵌入。以宁波舟山港的“第六港区”模式为例,内陆场站通过数字化系统与港口共享堆场资源,海运空箱经铁路直接调运至内陆装箱,货物经铁路返回港口后无需换箱即可装船。这种“一箱制”模式减少2次集装箱吊装作业,单箱中转成本降低14% 

规则穿透需匹配海关与运输标准。2025年欧盟实施的ICS2预申报制度要求联运提单必须嵌入HS编码与VAT税号信息。宁波舟山港与马士基等15家船公司合作开发的CCA提单,通过区块链技术将铁路运单与海运提单绑定,清关查验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6小时。此模式下,企业可提前锁定海运舱位折扣,同时享受铁路“量价捆绑”阶梯费率。 

国际货代

动态运营:成本敏感型路由的动态建模

海运与铁路的运力组合需根据货物价值密度动态调整。以江西赣州光伏组件出口德国为例,传统纯海运方案(宁波港—汉堡港)需38天,而“赣州—宁波港铁路+中欧快航”的联运方案仅需26天,综合成本下降19.3%

核心在于:海运段选择40尺高柜装载低价值辅料(如铝边框),铁路段采用45尺铁路专用箱运输高价值电池片,通过箱型适配提升装载率至92%

2025年红海危机导致苏伊士航线绕行周期延长,中远海运为重庆汽车零部件企业设计的“重庆—钦州港铁路+东南亚支线海运”替代方案,通过共享中老铁路与泰国林查班港的优先靠泊权,将东南亚至欧洲的运输周期从42天压缩至31天,舱位溢价成本通过铁路段运价平摊降低27%

说到最后

海运与铁路的多式联运本质是运输资源与政策红利的精密耦合。唯有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与规则标准的软衔接深度融合,才能实现降本目标的可持续突破。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有任何国际快递比价的服务需求,百运网提供了免费的智能实时比价服务,助您节省更多的物流成本。  

本文所述案例及政策依据参考《交通运输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验收报告(2025)》、宁波舟山港集团年度运营白皮书,具体操作请以物流服务商及海关最新规定为准。跨境运输存在国别政策差异,建议签约前进行专项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