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运网
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国际物流到港后的仓储成本?(国际物流干货知识分享)
2025-08-21 09:29 作者:百运网

  降低国际物流到港后的仓储成本,核心在于缩短货物在港口 / 机场仓库的滞留时间,并通过提前规划、流程优化等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分享具体可行的方法,涵盖 “到港前”“到港中”“异常处理” 三个阶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到港前:提前规划,从源头减少滞留风险

  这是降低仓储成本最关键的环节,通过前期准备避免货物到港后因 “手续不全、信息滞后” 等问题滞留。

  1. 明确货物信息与清关要求,提前备齐文件

  核清目的国清关规则:不同国家对进口货物的文件要求差异较大(如东盟国家可能需要 FORM E 原产地证减免关税,欧盟需 CE 认证,中东部分国家需使馆认证等)。发货前需与收件人、目的国清关代理确认必备文件清单(如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原产地证、进口许可证等),确保文件内容准确(如货物品名、HS 编码、价值与实际货物一致,避免因 “申报不符” 导致清关延误)。

  提前预审文件:可委托专业清关代理在货物到港前预审文件,及时修正错误(如发票金额大小写不一致、HS 编码归类错误等),避免到港后因文件问题卡在清关环节,延长仓储时间。

国际物流,仓储

  2. 与收件人 / 代理明确提货责任与时间节点

  提前同步物流动态:通过物流公司提供的追踪系统,实时向收件人或其委托的提货代理同步货物 “预计到港时间(ETA)”“实际到港时间”,并明确免费存储期时长(如海运到港后免费 3 天,空运到港后免费 1 天),提醒对方在免费期内完成提货。

  约定 “到港即提” 流程:若收件人自行提货,需提前确认其是否具备提货资质(如进口权);若委托物流公司代理提货,需在合同中明确 “到港后 1-2 个工作日内完成提货” 的时效要求,避免责任推诿。

  3. 优化运输方案,避免 “过早到港” 或 “目的港选错”

  精准匹配运输时效:根据货物需求选择运输方式(如急件用空运,普通货用海运),避免因 “为省运费选慢船,导致货物提前到港但收件人未准备好” 的情况(如货物到港后收件人仍在办理进口许可证)。可通过与船公司 / 航空公司确认 “准确到港时间”,提前 1-2 周通知收件人准备。

  确认目的港是否为 “最优港”:若收件人位于内陆,选择 “距离最近的港口 / 机场” 可减少后续内陆运输时间,间接缩短货物在港口的滞留(如泰国收件人在清迈,选择清迈机场而非曼谷港,可避免货物到港后再转运清迈的额外时间)。

  二、到港中:高效跟进,压缩仓储时间

  货物到港后需实时追踪状态,快速响应清关和提货需求,避免 “被动等待” 导致超期。

  1. 实时追踪货物状态,第一时间触发提货流程

  利用物流追踪工具:通过 DHL、FedEx 等快递公司的官网,或海运提单号、空运运单号在船公司 / 航空公司系统中查询货物状态(如 “已到港”“已进入海关监管仓库”“等待清关”),一旦显示 “到港”,立即通知收件人或代理启动清关。

  对接仓库 / 海关,确认货物位置与状态:若货物到港后未及时更新状态,可直接联系目的港仓库(通过物流公司获取仓库联系方式)或当地海关代理,确认货物是否已卸至仓库、是否需查验,避免因 “信息滞后” 错过最佳提货时间。

  2. 优先处理清关,避免因 “申报延迟” 产生滞报金

  提前提交清关申报:部分国家支持 “货物到港前预申报”(如中国、欧盟),可在货物运输途中(如海运到港前 3 天)通过清关代理提交申报文件,到港后直接完成查验或放行,大幅缩短清关时间(正常清关需 1-3 天,预申报可压缩至 1 天内)。

  快速响应海关查验需求:若货物被海关抽查,需立即配合提供补充文件(如货物说明书、原产地证明),或安排代理到现场协助查验,避免因 “资料不全” 导致查验延误(查验时间通常为 1-2 天,若资料缺失可能延长至 3-5 天,额外产生仓储费)。

  3. 灵活选择 “门到门” 服务,减少中间环节

  若收件人缺乏清关或提货能力,可选择物流公司的 “门到门全包服务”(而非 “到港自提”):物流公司会负责从 “货物到港→清关→提货→内陆派送” 的全流程,其专业团队熟悉当地流程,可在免费存储期内完成所有操作(如 DHL 的 “门到门服务” 通常能在货物到港后 2 天内完成派送),避免因收件人操作不熟练导致滞留。

  三、异常情况:及时应对,避免费用累加

  若因突发情况(如收件人无法及时提货、清关遇阻)可能导致超期,需提前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1. 申请延长免费存储期(若可行)

  若确需延迟提货(如收件人临时出差、清关文件需补签),可在免费存储期结束前,通过物流公司或仓库代理向仓库 / 海关申请 “延长存储期”:部分仓库允许付费延长(如每天支付正常仓储费的 80%),虽有成本但远低于超期后按 “阶梯价” 收取的费用(部分仓库超期 1 周后仓储费翻倍)。

  注意:并非所有仓库都支持延长,需提前 1-2 天申请(如机场仓库通常需在免费期结束前 24 小时申请),且延长时长有限(一般不超过 3-7 天)。

  2. 紧急转卖或退运(针对长期无法提货的情况)

  若收件人明确表示 “无法提货”(如放弃货物),需在仓储费未过高时及时处理:

  转卖:若货物仍有价值(如普通商品),可通过当地代理联系其他进口商转卖,所得款项用于抵扣仓储费和运费;

  退运:若货物需退回,需在目的国海关规定的 “退运期限” 内申请(如部分国家要求 30 天内),避免因超期被强制拍卖或销毁(退运费用虽高,但可能低于长期仓储费 + 罚款)。

  3. 针对 “特殊货物” 提前做好应急方案

  若货物为易腐 / 易损品(如食品、生鲜、电子产品),需提前与仓库确认是否有恒温 / 防潮存储条件,并约定 “优先提货”(如支付少量加急费,确保货物到港后 24 小时内提走),避免因滞留导致货物损坏(损坏后不仅需承担仓储费,还可能因货物报废产生额外损失)。

  总结:核心逻辑是 “减少滞留时间”

  仓储成本的本质是 “货物在仓库的停留天数 × 单日费率”,因此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

  到港前:通过文件准备、责任明确、时效匹配,避免 “到港后无法提”;

  到港中:通过实时追踪、高效清关、专业代理,缩短 “到港后到提走” 的时间;

  异常时:通过提前申请延期、及时转卖 / 退运,避免 “费用无限累加”。

  通过全流程的主动规划和快速响应,通常可将货物在港仓储时间控制在免费期内,甚至压缩至 1-2 天,从根本上降低仓储成本。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

阅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