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电商物流全链路中,前人“扫雷”留下的禁区卖家该如何安全跨越?规则繁复的出口过程中,究竟有没有一种选择可让卖家既省钱又省心呢?
海关严抓跨境申报,部分卖家物流破绽百出
继2001年911事件过后,美国海关围绕“反恐”与“贸易便捷化”两大维度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欧美等主要国家也先后跟风对各自国家的海关政策进行了大范围的调动。
从2001年开始,美国海关实行开船前24小时AMS(贸易费用)申报;事态发展到2009年,更是要求进口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货物实行开船前48小时ISF(进口安全)申报,ISF申报基本涵盖了所有进口货物整个供应链的全面监管和监督;2015年,美国海关与其他监管机构合并了ACE系统,这意味着凡是送往美国海关的数据,其他监管机构也能同时收到并实施监管。
1、美国FDA监管
相比不少卖家对2016年“MADE IN CHINA贴标事件”还有印象,当时一个40尺的货柜被达拉斯海关要求开箱查验,结果有2/3的货物没有贴“MADE IN CHINA”标签,导致货代聘请4位美国工人用时一周、花费18000多美元补贴标签,劳民伤财。无独有偶,一位新加坡供应商原定于2016年出口到美国的针灸垫,因为美国FDA的政策监管,时隔两年多还堆积在货代的芝加哥仓库中。
2、美国CPSC监管
随着跨境商品种类愈加多样化,受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监控的CPSC,也开始对产品的安全性制定了系列规则。在CPSC管辖的1500多种产品中,适用于12岁以下小朋友的玩具较为常见。
与亚马逊要求卖家提供Tracking label产品合规声明不同的是,CPSC需要卖家提供授权检测机构的检测证书、检测报告、生产商的溯源标签,以及在美国清关时,进口商再提供合规证明。只有完成这样一系列合规流程,一票涉及CPSC管制的货物才能顺利进口到美国。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