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制裁国家开展海运业务,企业可能面临资产冻结、法律追责等多重风险,而合规操作需严格遵循联合国及各国制裁规则,坚守交易主体、结算方式等多方面边界。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制裁国家海运的主要风险
资产与运营类风险
船舶与资产被扣留冻结:这是最直接的风险。比如美国对伊朗制裁期间,香港昆仑船务的两艘液化石油气船就因载运伊朗相关货物被新加坡当局扣留。若企业或相关主体被列入美国 OFAC 的 “特别指定国民名单(SDN 名单)”,其在美国境内或由美国实体控制的财产会被冻结,甚至途经美国管辖海域的船舶也可能被拦截核查。
运输链条中断与成本剧增:多数航运企业、港口会主动规避与制裁国家的业务,导致企业难以找到合规且稳定的承运人。同时,船舶需绕行制裁相关管制海域,不仅增加航行时间和燃油成本,还可能因航线调整面临更多海域的合规检查,进一步推高运输成本。另外,集装箱、仓储等配套服务也会受限,造成货物滞留,加剧损失。

法律与合规类风险
多边制裁的连带追责:部分国家的单边制裁具有长臂管辖效力,比如美国的制裁政策会波及第三国企业。即使是中国企业,若与制裁国家开展的业务涉及美元结算、美国实体参与,就可能违反美国制裁规定,面临巨额罚款、禁止与美国主体交易等处罚,企业高管还可能被限制出入境。
保险与互保保障失效:船舶保险、货物运输险等险种中,制裁相关风险多被列为免责条款。船东互保会对因违反制裁规定导致的损失,通常也不予赔付。一旦出现船舶被扣、货物损坏等情况,企业难以通过保险转嫁损失,只能自行承担全部风险。
商业与信用类风险
交易结算受阻:制裁国家的金融机构多被排除在国际主流清算体系外,企业无法通过正常美元、欧元结算通道完成付款。即便尝试其他币种结算,也可能因银行担心违反制裁规则而拒绝办理业务,导致货款回收困难,甚至出现资金被银行冻结在中间账户的情况。
商业信誉与合作受限:若企业因违规与制裁国家开展海运业务被列入国际制裁相关黑名单,会失去与全球多数合规企业的合作机会。同时,这种违规记录会影响企业在航运、贸易领域的信用评级,后续开展正常国际业务时会遭遇更多阻碍。
制裁国家海运的合规操作边界
明确交易主体与货物的合规边界
严格筛查交易对手:建立常态化筛查机制,通过联合国制裁名单、美国 OFAC 的 SDN 名单、欧盟制裁清单等官方渠道,核查收货人、承运人、货代及上下游合作方是否为被制裁主体,避免与名单内实体或其控制的关联方发生业务往来。
确认货物不属于禁运范畴:除了明确被禁运的武器、敏感技术等,还要核查制裁规则中限制出口的商品,如部分高端设备、化工原料等。对于军民两用物资,需额外办理相关出口许可,未经许可严禁通过海运运往制裁国家。
坚守结算与金融操作的合规边界
规避受限结算渠道:避免使用美元结算以及美国境内金融机构的清算服务,减少因美元体系被美国管辖的风险。若确需结算,可选择符合两国合规规定的币种,并通过非受制裁影响的中立国金融机构办理,同时留存完整的结算凭证。
拒绝协助规避制裁的金融操作:严禁通过拆分交易、虚假报关等方式变相实现与制裁国家的资金往来,此类行为属于恶意规避制裁,一旦被查处,处罚力度会远超普通违规操作。
把控运输流程与合同的合规边界
规范运输文件与航线:提单、装箱单、报关单等文件需真实准确,不得隐瞒货物目的地、货物品名等关键信息。船舶航线需避开制裁相关的管制区域,如需途经敏感海域,提前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备,获取合规航行证明。
明确合同中的制裁免责条款:在海运合同中注明,若因制裁政策调整导致运输中断、费用增加,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费用分摊方式;同时约定,若一方因违反制裁规定给另一方造成损失,需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以此降低后续纠纷风险。
遵循报备与监管的合规边界
履行必要的审批报备程序:对于涉及制裁国家的海运业务,若货物属于管制品类,需提前向国内海关、商务部门申请出口许可证。业务开展过程中,主动留存运输、结算、筛查等全套合规资料,以备监管部门核查。
建立内部合规审查机制:定期对企业航运业务流程、员工开展制裁合规培训,明确操作规范。若发现业务存在合规风险疑点,立即暂停相关操作,并咨询专业合规机构或监管部门,避免违规行为发生。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