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附加费是船公司针对运输中额外成本(如油价、旺季、特殊操作)增收的费用,核心可按 “场景分类” 梳理,避免不必要支出的关键是 “提前规划 + 合规操作 + 精准避坑”。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常见海运附加费分类(按触发场景)
1. 基础必收类(难以避免,需提前核算)
燃油附加费(BAF):因国际油价波动产生,所有航线普遍收取,费用按箱型或运费比例调整,船公司会定期更新标准。
码头操作费(THC/DTHC):起运港(THC)和目的港(DTHC)码头的装卸、堆存费用,按箱型固定收取,属于运输基础成本,无法减免。
2. 季节 / 市场类(可通过时间规划规避)
旺季附加费(PSS):货运旺季(如电商大促、节假日前后)舱位紧张时增收,费用按箱型或运费比例收取,淡季会取消。
拥堵附加费(PCS):港口作业繁忙、拥堵时,船公司增收的延误成本补偿费用,热门港口(如洛杉矶、新加坡)旺季易触发。

3. 操作 / 特殊类(可通过规范操作避免)
滞箱费(Demurrage):集装箱到港后,收货人未在免费期(通常 7-14 天)内提箱产生的超期使用费,按天计费,超时越久费用越高。
滞港费(Storage Fee):货物到港后,未在码头免费堆存期(通常 3-7 天)内提货产生的仓储费,由码头收取,与滞箱费独立核算。
改单费:订舱后修改信息(如收货人、目的港)产生的费用,开船后修改费用更高,多次修改需重复缴费。
超重 / 超长附加费:货物重量或尺寸超标准(如单箱重超 28 吨、单件长超 12 米),需特殊装卸或舱位时收取。
危险品附加费(DG Surcharge):仅危险品货物收取,普通货物无需支付,若误报货物类型可能触发额外罚款。
4. 航线 / 中转类(可通过路线选择规避)
中转附加费(Transshipment Surcharge):中转航线专属,货物在中转港产生的装卸、中转成本,直航航线可避免。
偏远地区附加费(ARB):目的港为偏远港口,需额外内陆运输时增收,选择临近主港再中转可降低费用。
二、避免不必要支出的实用方法
规划运输时间,避开旺季和拥堵期:提前 2-4 周订舱(旺季提前 4-6 周),避开电商大促(如黑五、双十一)、节假日前后的货运高峰,减少 PSS 和 PCS 费用。
规范操作,避免超期费用:
目的港提前准备清关资料,货物到港后 1-3 天内完成清关提货,不超过免费堆存期和滞箱期。
若预计提货延迟,提前向船公司申请延长免费期(部分可付费延长,成本低于滞箱费)。
精准申报 + 减少修改:订舱前反复核对货物信息(品名、重量、尺寸、收发货人),确保与报关单、提单一致,避免因信息错误产生改单费或查验附加费。
优化运输方案:
优先选择直航航线,避免中转附加费和中转延误导致的超期费用。
非必要不选偏远目的港,若需送达偏远地区,可选择主港提货后再安排内陆运输,降低 ARB 费用。
规范货物包装与申报:
货物重量、尺寸严格按标准控制,超重货物提前拆分或申请特殊舱位,避免临时增收附加费。
如实申报货物类型,不夹带危险品或禁运品,避免因违规导致的罚款和额外处理费。
明确报价明细:对接货代时要求拆分 “ALL IN 价”,确认附加费包含范围,避免隐性收费;长期合作可协商减免部分固定附加费(如订舱费、文件费)。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注意:上文所涉及到的所有费用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账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