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运旺季通常伴随仓位紧张、运价上涨、港口拥堵等问题,对货主、货代等从业者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构成挑战。接下来,百运网将从仓位预订和成本控制两大核心维度,结合实操场景提供具体应对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仓位预订:提前布局 + 灵活适配,降低 “无舱可订” 风险
旺季时船公司舱位供需失衡,“手慢无” 是常态,需通过 “提前规划 + 多渠道备选 + 动态调整” 组合策略,提升舱位获取稳定性。
1. 提前锁定舱位:以 “时间换确定性”,避开旺季高峰
长期合作签约:锁定基础舱位
与船公司或头部货代签订年度 / 季度包舱协议(如 COA 合约),约定固定航线、箱量和运价(通常比旺季市场价低 10%-20%)。适合货量稳定的企业(如每月≥50FCL),即使旺季船公司也需优先履约。
示例:某电子企业提前与中远海运签订上海 - 洛杉矶航线季度包舱,约定每月 20FCL,旺季时虽市场价上涨 30%,仍按合约价拿舱,避免断供。
预判旺季节点:提前 4-8 周预订散舱
国际海运旺季通常与贸易周期强相关(如欧美圣诞季对应 8-10 月出货高峰、东南亚斋月前 2-3 个月等),需提前梳理出货计划:
欧美航线:旺季(8-11 月)需提前6-8 周向货代或船公司提交订舱需求(含货量、目的地、交货期等);
东南亚 / 中东等近洋航线:旺季(如电商促销季)需提前3-4 周订舱,避免临时订舱时 “即期舱位售罄”。
注意:部分船公司旺季会要求 “预付订金”(通常为运费的 10%-30%),需提前确认付款条款,避免因订金延迟导致舱位被取消。
2. 拓展多渠道订舱:避免单一依赖,提升备选灵活性
“船公司直订 + 货代分销” 双渠道并行
船公司直订:适合大货量企业,可通过船公司官网(如马士基Maersk.com、地中海航运 MSC 官网)或线下客户经理订舱,直接对接船公司舱位池,减少中间环节;
货代分销:中小货主优先选择一级货代(与船公司有直接合作权),或综合物流服务商(如中外运、锦程物流网等),其通常握有船公司分配的 “预留舱位”,且可协调不同船公司资源(如甲船公司无舱时,快速切换至乙船公司同航线舱位)。
提醒:避免通过 “多级货代” 订舱(如二级 / 三级代理),其舱位稳定性低,且可能加价转卖(旺季加价幅度可达 50% 以上)。
灵活调整航线 / 船期:避开拥堵港口和热门船期
旺季时热门航线(如上海 - 洛杉矶、宁波 - 汉堡)和 “周班快船”(如美森快船、以星快船)舱位最紧张,可通过 “换港口 / 换船期 / 换航线” 妥协适配:
换港口:如上海港拥堵时,改从宁波港、青岛港出货(需提前确认内陆运输衔接,避免耽误交货期);
换船期:热门周班船(如周六开船)无舱时,选择同一航线的周二 / 周四船期(可能慢 1-2 天,但舱位更易获取);
换中转航线:直航舱位紧张时,选择 “中转航线”(如上海 - 新加坡 - 洛杉矶),虽航程增加 3-5 天,但舱位充足(需提前与客户沟通交货期,避免违约)。
3. 动态跟踪舱位状态:避免 “订而未得”,及时应对变动
旺季船公司可能因 “超售”“船期延误” 等临时取消舱位(即 “甩箱”),需全程跟踪订舱状态:
订舱后 12 小时内:向货代 / 船公司索要订舱确认书(SO),确认舱位编号、船名航次、截单 / 截港时间等关键信息;
出货前 3 天:通过船公司官网或货代系统查询 “舱位锁定状态”(是否显示 “已确认”“未被替换”),若显示 “待确认”,立即联系客户经理核实,避免被 “临时挤舱”;
截港前:提前 1 天确认集装箱是否已入港(可通过港口官网 “箱货跟踪” 功能查询),避免因拖车延迟、报关问题导致错过截港,失去舱位。
二、成本控制:从 “运价” 到 “全链路”,降低隐性支出
旺季成本上涨不仅是 “运价”,还包括订舱费、仓储费、滞期费等隐性成本,需通过 “优化运价结构 + 减少环节浪费 + 风险转移” 控制总支出。
1. 优化运价谈判:抓住 “定价逻辑”,降低基础成本
区分 “即期价” 与 “合约价”,优先锁定长期成本
船公司旺季运价分 “即期价”(随市场波动,旺季可能翻倍)和 “合约价”(提前约定,稳定性高)。若货量稳定,优先签订 **“保底 + 浮动” 合约 **:约定基础箱量(如每月 30FCL)对应固定价,超量部分按 “即期价 9 折” 结算,兼顾成本与灵活性。
技巧:签约时可要求 “运价封顶条款”—— 若旺季即期价涨幅超过 50%,合约价最多上浮 20%,避免成本失控。
“整箱” 优先于 “拼箱”,减少分摊成本
拼箱货需分摊仓库操作费、分拨费,旺季时拼箱公司可能因货量激增加收 “旺季附加费”(如 CFS Charge 上涨 30%)。若货量接近 18CBM(20GP 箱容约 28CBM),即使未装满,也优先选择 20GP 整箱 —— 虽然 “单位体积成本” 略高,但避免拼箱的隐性加价(如分拨延迟导致的仓储费),且货物安全性更高(减少中转破损)。
2. 减少环节隐性成本:从 “出货到交货” 全链路降损
避免 “港口 / 仓库滞留”:压缩衔接时间
旺季港口、仓库资源紧张,滞留成本极高(如上海港集装箱堆存费:旺季第 1-3 天免费,第 4 天起 20GP 每天约 80 元,40GP 每天 120 元;美国长滩港滞港费更贵,40GP 每天可达 300 美元)。需提前规划:
拖车环节:提前 2 天预约拖车公司(旺季拖车紧张,避免临时叫车加价),并要求 “门到港时效承诺”(如从工厂到港口 200 公里内,4 小时内送达);
报关环节:提前 1 天提交报关资料(箱单、发票、报关单等),选择 “无纸化报关”(比纸质报关快 1-2 天),避免因报关延误导致货物滞留港口;
目的港提货:提前通知国外客户或目的港代理 “船到港时间”,要求其在船到港后 3 天内提货(避免目的港滞箱费 —— 船公司通常给收货人 5-7 天免租期,旺季可能缩短至 3 天)。
优化包装与箱型:减少 “空间浪费” 和 “超重罚款”
包装优化:采用 “标准化包装”(如统一尺寸的纸箱),通过 “堆叠设计” 提升集装箱装载率(如将不规则货物用托盘固定,装载率可提升 15%),避免 “半箱货” 浪费舱位(相当于变相增加单位成本);
箱型适配:根据货量选择 “最优箱型”(如 20GP 可装 28CBM/17 吨,40GP 可装 58CBM/22 吨,40HQ 可装 68CBM/22 吨),若货物体积 50CBM,选 40HQ(比 2 个 20GP 节省约 30% 运费);若货物超重(如 20 吨钢材),选 “重箱”(部分船公司提供 “超重箱” 服务,避免因超重被罚款 —— 旺季超重罚款通常为正常运费的 20%-50%)。
3. 转移风险成本:通过 “保险 + 条款” 减少意外支出
购买 “海运延误险”:覆盖旺季船期延误损失
旺季船期延误率高(如美西航线正常 20 天,旺季可能延迟至 30 天),若货物为 “时效敏感品”(如圣诞礼品、生鲜),可购买 “海运延误险”—— 保费通常为货值的 1%-3%,若因船公司原因延误超 7 天,可获赔 “运费的 50%+ 货物贬值损失”(具体赔付条款需看保单)。
合同中明确 “责任划分”:避免额外赔付
与客户、货代签订合同时,明确 “旺季特殊条款”:
与客户:约定 “交货期浮动区间”(如 “原定 10 月 10 日交货,旺季可顺延 7 天,不视为违约”);
与货代:约定 “舱位取消赔偿条款”(如因货代原因导致舱位被取消,需赔偿 “已付订金 + 改订其他船公司的差价”)。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