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运货物因海关申报错误被扣,不仅会导致运输延误、产生额外仓储费用,还可能面临罚款、货物被退运甚至没收的风险。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每年因申报问题引发的货物扣关案例占比超过 30%,其中多数源于企业对申报规则的疏忽。以下是海关申报中最容易犯的 5 个错误及规避方法,帮助外贸人降低扣关风险。
一、申报品名与实际货物不符,“张冠李戴” 引发怀疑
错误表现:
为简化流程或逃避监管,故意用模糊品名申报(如将 “蓝牙耳机” 笼统写成 “电子产品”);
混淆相似货物名称(如将 “纯棉 T 恤” 申报为 “化纤 T 恤”,因材质不同适用关税税率有差异);
遗漏货物成分细节(如 “复合面料外套” 未注明棉、涤纶的具体占比)。
风险后果:
海关查验时若发现实际货物与申报信息不一致,会认定为 “申报不实”,轻则要求补充申报、重新归类,延误 1-3 天;重则被判定为 “伪报”,面临货物暂扣、罚款(通常为货物价值的 5%-30%),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规避方法:
严格按照《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 编码)的要求,精准填写品名,确保包含货物的核心属性(材质、功能、用途等)。例如,“儿童纯棉连衣裙” 需明确标注 “材质:100% 棉;用途:3-6 岁儿童穿着”。
不确定 HS 编码时,通过海关总署 “智能归类助手” 或咨询专业报关行查询,避免自行判断出错。
二、申报价值与实际价值偏差过大,涉嫌低报或高报
错误表现:
为少缴关税,故意低报货物价值(如实际价值 100 美元的商品申报为 50 美元);
高报价值以获取更高保险理赔(常见于易碎品、高货值商品),或误填价值(如将 “单价” 写成 “总价”)。
风险后果:
低报价值是海关重点打击的行为,一旦查实,除补缴关税外,还可能被处以差额部分 1-5 倍的罚款;若涉及奢侈品、电子产品等敏感品类,货物可能被没收。
高报价值虽不涉及逃税,但可能因 “申报与实际不符” 被要求提供采购发票、付款凭证等证明,延误清关,且高报部分的保费也会白白浪费。
规避方法:
申报价值需与商业发票、采购合同、付款凭证上的金额一致,如实填写 FOB 价(包含成本 + 利润 + 国内费用)。
对于样品、赠品,若价值低于 50 美元(多数国家免税额度),需注明 “Sample, no commercial value”,但仍需提供真实成本证明;若价值超标,需按实际价值申报。
三、忽略 “禁止 / 限制进出口” 货物申报要求
错误表现:
未确认货物是否属于 “限制进出口” 品类(如电池、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直接按普通货物申报;
遗漏特殊文件(如电池类货物未提供 UN38.3 检测报告、化妆品未提供成分备案凭证);
超量申报(如个人自用物品申报数量远超 “合理自用范围”,被认定为 “商业目的” 却未按货物报关)。
风险后果:
限制类货物若缺少合规文件,会被海关扣关,需补齐文件后重新申报(通常延误 3-7 天);禁止类货物(如仿真武器、盗版商品)则直接被没收,企业还可能被列入海关 “重点监管名单”。
规避方法:
发货前核查目的国海关的 “禁止 / 限制清单”(如美国 FDA 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欧盟对电子电器的 CE 认证要求);
特殊货物提前准备文件:如带电池的电子产品需提供 MSDS 报告、电池备案书;医疗设备需提供进口国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四、装箱单与货物实际包装、数量不符
错误表现:
装箱单上的 “件数、重量、体积” 与货物实际不一致(如申报 “10 箱,总重 50kg”,实际为 12 箱,总重 60kg);
忽略 “内包装细节”(如一箱内装有多个小包裹,未注明每个小包裹的数量和品名);
包装规格标注模糊(如 “纸箱包装” 未注明尺寸,导致海关查验时无法快速核对)。
风险后果:
数量或重量偏差会被海关怀疑 “漏报货物”,需开箱查验逐一核对,延误时间最长可达 1 周;若实际货物多于申报数量,可能被认定为 “走私”,面临高额罚款。
规避方法:
装箱时由专人现场核对,确保装箱单信息与货物完全一致,包括 “总件数、每件的毛重 / 净重、外箱尺寸”;
复杂货物(如混装多个品类)需按 “品类 + 数量” 分栏列出,例如:“1. 运动鞋:5 箱,每箱 10 双,毛重 20kg / 箱;2. 运动服:3 箱,每箱 8 套,毛重 15kg / 箱”。
五、忽略目的国特殊申报规则,“想当然” 套用通用流程
错误表现:
忽视目的国的语言要求(如向法国出口货物,申报文件仅提供英文,未附法文翻译);
遗漏目的国的特殊标识申报(如出口到中东的商品未注明 “是否符合伊斯兰教法认证”);
对 “原产地申报” 不重视(如出口至美国的货物,未按要求申报原产地,导致无法享受普惠制关税优惠,或因原产地标注错误被扣留)。
风险后果:
不同国家的海关规则差异较大,忽略细节会导致申报被驳回。例如,出口到巴西的货物若未在运单上注明 “税号(CNPJ)”,会直接扣关;出口到日本的食品若未提供日文标签,需在海关现场整改,产生额外费用。
规避方法:
提前咨询目的国当地代理或报关行,了解特殊申报要求(如语言、标签、附加文件等);
对于有原产地优惠的货物(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贸区协定),提前办理原产地证书,并在申报时注明,既能合规通关,又能节省关税。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的服务需求,建议您先咨询百运网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获取定制方案。百运网提供了免费的智能实时比价服务,助您节省更多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