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小包采用“空运+陆运”多式联运,核心是通过灵活组合运输方式,平衡时效与成本。
空运负责跨境干线提速,陆运承担末端经济配送,两者协同可显著降低物流总支出。
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本节省的核心策略是什么
多式联运的降本逻辑首先在于分段优化——空运聚焦跨境中长距离高效运输,利用航线网络压缩时效;陆运(如卡车或铁路)则承接目的国内的中短途配送,避免全程空运的高溢价。
例如欧美线货物可先空运至枢纽国机场,再通过本地卡车网络分拨,运费较纯空运降低30%-40%
关键在于精准匹配货物属性:高时效商品保留空运主干线,普货则优先切换陆运支线。
实际操作需警惕体积重陷阱,空运段按体积重计费时,轻抛货因占用舱容可能触发费用跳涨,需压缩包装或与重货混装对冲溢价。
如何动态适配运输节奏
淡旺季的运力资源波动直接影响多式联运的经济性。
旺季空运舱位紧张时,可提前将货物经空运送至海外仓暂存,再通过陆运分批配送,既避开峰值运费又保证末端履约;淡季则优先选择“空运+铁路”模式,例如东亚至欧洲货物空运至中东枢纽后转中欧班列,成本较直达空运节省40%以上。
此外,选择中转航班替代直飞能进一步摊薄空运段成本,但需预留额外3-5天转运时间。
清关环节的协同性也不容忽视——整票申报的合并包裹若因单件敏感品被查验,可能延误整批货物陆运衔接,建议提前拆分敏感品与普货。
一些总结和建议
空运与陆运的多式联运本质是“时效成本”的精密分配,需根据货值、交付周期动态调整组合权重。大宗轻抛货优先“空运干线+陆运分拨”,高时效小件则需强化节点衔接效率。
本文基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操作规范及行业实践整理,具体运输规则以物流服务商政策为准。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信息来源(百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