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物流中,国际小包的装箱规范十分重要。IATA通过《危险品规则》第66版(2025年生效)等文件,对航空运输包装提出了系统性要求,包括材料强度、危险品分类标识及特殊货物处理规范
接下来,百运网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IATA小包装箱标准
IATA危险品包装指令明确三重包装结构要求。
第一层为密封的初级容器,须满足最大容积或重量限制,且无需外部支撑即可保持完整。
第二层为防漏的次级包装,需在初级容器破损时阻隔内容物外泄。
第三层为刚性外包装,要求在内容物内部泄漏时不损害缓冲材料及外包装完整。外包装需承受至少1.2米高度跌落试验无破损,确保地面操作中抗冲击能力。
外包装表面须显著标明危险品标志、运输分类及“OVERPACK”等特殊标记,以便装载及中转环节快速识别。
易腐物品适用IATA可腐货物规定,需加贴“PERISHABLE”标签确保时效优先处理。
温控货物使用时温敏标签,可监测温度范围并指导装卸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IATA强调电子运单(eAWB)使用,提高信息流通效率及各环节数据同步。2025年IATA设施愿景报告提出互动货运标准,助力标准化审核及数据共享。ISSA标准手册对脆弱货物运输提出特殊验收程序,以防泄漏、破损及标签不符等风险。
易碎品加固操作要点
易碎货物加固需结合IATA危险品及可腐货物包装原则。
初级容器需使用耐压、耐刺穿材质,表面无损伤并经密封测试。次级包装采用足量吸震材料,填充材料须能完全吸收初级容器内容物泄漏时产生的液体,确保 cushioning 材料及外包装结构不因渗液丧失保护功能。
多件易碎容器放置于同一包装时需采用隔离材料或独立包裹,避免直接接触引发破损。外包装内部需增设支撑结构,保持次级包装在跌落或震动环境中位置稳定。包装完毕需加贴“FRAGILE”标志及箭头方向,提示装卸人员轻拿轻放,确保运输过程中方向正确且避免重压。
若涉及温度敏感或危化品,需按照IATA可腐及危险品规程贴附相应标签,指示特殊操作流程。完成包装后需进行随机跌落测试或气压测试,验证包装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完整无泄漏。落地后需检查各层包装及标识情况,确保所有标签清晰可见、无损失。
以上便是本期百运网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有任何国际快递比价的服务需求,百运网提供了免费的智能实时比价服务,助您节省更多的物流成本。
仅供知识分享。具体要求请以官方最新发布为准。